监津渠漕水掾
官名。汉代郡守属吏,职掌水利。东汉河南尹员吏,即有监津渠漕水掾二十五人,秩皆百石。
官名。汉代郡守属吏,职掌水利。东汉河南尹员吏,即有监津渠漕水掾二十五人,秩皆百石。
1851—1903德国传教士。清光绪五年(1879)被德国天主教圣言会派遣来华,在山东南部传教。八年任代牧,管辖兖州、曹州、沂州教务。翌年因卷入教民纠纷在菏泽被殴伤。十二至二十九年任兖州教区宗座代牧。
即“冥阨”。见《战国策·魏策》。渑池县 渑一作黾。秦置。治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移治中乡,筑城,徙万家为县,在故县西三里。三国魏移治蠡城(在今洛宁县西北)。西魏大统十一年
一作洲。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南宋景炎三年(1278),帝昰死于此。
明万历五年(1577)分泷水县及德庆州、封川县地置。治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建城。属罗定州。1914年改为郁南县。
?—410十六国时人。后秦姚苌时任征虏将军。建初八年(394),从苌子姚兴破前秦主苻登,以功封侯。迁尚书左仆射,时人讥其无匡辅之益。弘始五年(403)后凉主吕隆请降,受兴命帅军受降,置戍凉州。寻率军攻
官署名。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始置于战国秦。汉代沿置,避高祖讳改称属国或典属国。《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属邦》:“道官相输隶臣妾,收人,必署其已禀年月日。”《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属国,秦官
?—455十六国时临松(治今甘肃肃南东南)人。卢水胡。北凉王族沮渠氏成员。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无讳等在高昌重建北凉后,任高昌太守。死后追赠敦煌太守。其墓于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区发现。
官名。十六国成李雄置,执掌国政,位在丞相之上。
宋俗语,即物色、挑选、寻找之意。神宗时废奏举,改用选格,因只论功过,各级官府乃变相荐举平日亲信,称为“踏逐申差”。其实仍为荐举,不同之处是“踏逐申差”的举主不与被举人同罪。
明洪武九年(1376)升六合县浦子口巡检司置,分和、滁二州地及江宁县地益之。属应天府。治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二十五年移治新开路口,即今江苏江浦县珠江镇。清属江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