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禹余(餘)粮

禹余(餘)粮

褐铁矿的古名。又名太一禹余粮,亦为中药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计然万物录》说:“出河东。”《名医别录》云:“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不是一种单独的矿物,而是以针铁矿、钎铁矿等铁的氢氧化物为主,包含含水氧化硅的泥质等的混合物,因而成分变化很大。常成葡萄状、肾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合体。作为中药的禹余粮,有的是褐铁矿,有的是粘土矿物,有的是粘土岩,因产地、产状不同而异。

猜你喜欢

  • 傅维鳞

    ? —1666明末清初灵寿(今属河北)人,原名维桢,字掌雷,号歉斋。明崇祯举人。清顺治进士,入为翰林充弘文院编修,历任东昌兵备道、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书。有志于修明史,乃以余暇搜求明代遗

  • 御府

    官署名。两汉隶少府,设令、丞。西汉掌宫廷金钱、衣服、玉器珍玩及刀剑之库藏及出纳,亦称中御府。东汉掌使役宫婢制作补浣宫廷所用衣服等事,又置织室丞。三国沿袭。西晋改隶光禄勋,掌使役工匠制作宫廷所用器玩。东

  • 廉州

    唐武德五年(622)置越州,贞观八年(634)以本大廉峒地改名(《新唐书·地理志》)。治合浦县(今广西浦北县西南旧州。北宋开宝间移治今合浦县)。辖境相当今北海市及合浦、浦北二县地。宋属广南西路。太平兴

  • 集断

    司法名词。宋代集合大理寺法官评议罪刑,称集断。真宗时规定,参预集断的法官皆须书写姓名,若议刑有失,则受处罚。

  • 原州都督府

    唐都督府之一。贞观五年(631)于原州置。督原、庆、会、银、达、亭、要等州。十年,废亭、达、要三州,唯督四州。后银州划属夏州都督府。景云二年(711)并入泾州都督府。后复。开元四年(716)庆州又置都

  • 仁和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置,治今浙江杭州市。与钱塘县同为杭州治。南宋时,与钱塘县同为临安府治(今杭州市)。元、明、清同为杭州路、杭州府治。1912年与钱塘县合并为杭县。

  • 白马羌

    古族名。(1)又称广汉羌。秦汉时分布于广汉塞内外。东汉建武十三年(37)豪酋楼登率部众五千余户内属。建和二年(148)犯广汉属国,为益州刺史击败。魏晋时继续活动于广汉地区。(2)汉、魏时亦有白马羌,居

  • 策命

    同册命。周代天子对诸侯卿大夫封赏土地官爵的诰命。《周礼·春官·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 阳嘉

    东汉顺帝年号(132—135)。凡四年。

  • 冷向

    战国时人。韩宣惠王时仕于韩。韩宣惠王二十一年(前312),楚围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韩曾使他去秦国求救。后入秦,为秦昭王设谋,劝齐攻宋,以为齐破宋则三晋必危,诸侯恐秦、齐之合必割地于秦。后秦乘齐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