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
表面带有茸毛的织物。原料大多为丝,也有用毛或其他纤维的。《玉篇》:“绒,细布也。”《广韵》:“绒,同狨。”《集韵》:“狨,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最初约起于模仿动物毛皮。现能见到的最早实物是长沙马王堆和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绒圈锦。南宋有绒背和茸纱。元代有剪绒织物“怯绵里”,供皇帝冬服之用。明代始有较大规模生产,以福建漳州生产的漳缎(又称花绒)、漳绒(又称天鹅绒)最著名。清代康熙年间传至苏州、南京地区生产,达到全盛。南京生产有建绒(又称南京建绒),是用黑色蚕丝织成,绒毛细密。
表面带有茸毛的织物。原料大多为丝,也有用毛或其他纤维的。《玉篇》:“绒,细布也。”《广韵》:“绒,同狨。”《集韵》:“狨,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最初约起于模仿动物毛皮。现能见到的最早实物是长沙马王堆和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绒圈锦。南宋有绒背和茸纱。元代有剪绒织物“怯绵里”,供皇帝冬服之用。明代始有较大规模生产,以福建漳州生产的漳缎(又称花绒)、漳绒(又称天鹅绒)最著名。清代康熙年间传至苏州、南京地区生产,达到全盛。南京生产有建绒(又称南京建绒),是用黑色蚕丝织成,绒毛细密。
又称检籍。指检校核实户籍。户籍本为国家区分人口出身贵贱、地位尊卑、赋役课免之依据。南朝时户籍登记多诈伪失实,如假注爵位,改换岁数、身强而称疾,人在而托死等,严重影响赋役之征收,故朝廷要求郡县核实户籍。
书名。元吴莱撰。六卷。已佚。
即“扩廓帖木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安丰军置。治寿春县(今寿县)。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安徽淮南、蚌埠二市及寿县、凤阳、定远、霍邱、长丰、蒙城、怀远、凤台、利辛等县地。明初改为寿春府。
官署名。北齐始置,为鸿胪寺所属机构。设令为长官,下设丞,又有奉礼郎三十员。隋沿置,有令二员、掌仪二十员。唐代置令、丞各一员,掌高级官员丧葬礼仪之事。又有司仪、掌设、斋郎、幕士等属员。明洪武三十年(13
谷(穀)战国时对各种谷类作物之总称。具体品种,向说不一。《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谷。”郑玄注:“郑司农云:‘九谷,黍、稷(粟)、秫(黏粟)、稻、麻、大小豆、大小麦。’玄谓:九谷,无秫、大麦,
见“军使①”。
①秦置。治今山东郯城县北。为东海郡治。隋属下邳郡,唐初废入下邳县。秦末秦嘉、朱鸡石等起义,围东海太守于此。②东晋初割吴郡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市)北境侨置。永和中,侨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元嘉八年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明叔,号柳溪。事迹不详。尝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为《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较之现存李氏《长编》,此书有而李书脱者一百四十余条,日月互异者三百三十余条,可资考证;
清赋税征收术语。本年未完成或历年积欠钱粮,根据数量多寡,规定年限日期,每年除征收当年钱粮外,并加征前欠应纳之数,称为带征。如遇灾害,应征漕粮,酌量各被灾轻重,分别缓征或带征。雍正十年(1732),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