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36年(一说1937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今湖州)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足器和平底器较多,常见有簋、鬶、豆、盆、盘、罐、碗、壶等,器表有时施以种种刻划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有石、骨、木等制作的。石制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有段石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与丝、麻织品。据研究,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猜你喜欢

  • 秦惠文君

    即“秦惠文王”。

  • 甘薯录

    书名。清陆耀著。一卷。系综合明末王象晋、徐光启(《甘薯疏》)及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等人著述编成。内容分辨类、劝功、取种、藏实、制用、卫生等六项。系统记载有关甘薯来源、栽植、收藏等生产技术知识。载

  • 练湖

    亦称练塘。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北。西晋惠帝时,陈敏据有江东,遏马林溪(即辰溪下游),受高骊、长山八十四派之水(合流为辰溪)蓄为湖,周四十里,灌溉农田数百顷,下通运河。唐代近湖居民筑堤横截十四里,开渎口泄水

  • 粤州

    唐贞观四年(630)置,乾封中改名宜州。治龙水(今广西宜州市)。天宝元年(742)改为龙水郡,辖地约当今广西宜州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旧称。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置庆远府。

  • 杨志诚

    ?—834唐人。文宗时为幽州后院副兵马使。太和五年(831),逐节度使李载义,自称都知兵马使。文宗用牛僧孺姑息之议,授卢龙节度留后,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八年,军乱被逐。人揭发其密造天子衮冕、龙衣等

  • 长物志

    书名。明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书于崇祯七年(1634)。十二卷。内容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中卷一室庐部分详述门、阶

  • 玛木特

    ?—1779一译祃木特、鄂托兰珠和卓。清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维吾尔族。额色尹从子。乾隆二十二年(1757)不随族人霍集占叛,避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牧区。二十四年奉额色尹命,赴阿克苏清营,以集兵待

  • 兰苕馆外史

    即“里椉”。

  • 唐才常

    1867—1900清湖南浏阳人。字黻丞,一字伯平,号佛尘,自号洴澼子。贡生。先后肄业于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和两湖书院,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好谈“托古改制”之说。康有为倡导变法维新时,曾与梁启超、谭嗣

  • 马政

    历代关于马匹(包括军马)的蕃息、牧养、采购、分拨、使用等各方面管理工作之总称。其名始见于《礼记·月令》,谓仲夏之月“游牧别群,则挚腾驹,班马政”。为满足农耕、运输、骑射、征战之需,历代政府对此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