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不烂驿
在今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西南。唐时,位于唐与吐蕃之间的交通要道,为唐人入蕃常经之地。
在今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西南。唐时,位于唐与吐蕃之间的交通要道,为唐人入蕃常经之地。
在今广东惠东县南沿海。南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移军驻此。
1842—1911清新疆乌鲁木齐人,字仲敏。祖籍甘肃武威。同治三年(1864)乌鲁木齐回民起义,驱杀汉民。他聚集汉民自保,为团首,与回民相持。九年,一度与入侵乌鲁木齐之阿古柏合击回民。旋又出兵截杀阿古
?—1688清汉军镶黄旗人,字钧衡。由监生累擢至河南巡抚。康熙十四年(1675)官江西巡抚。次年晋福建总督,率部平耿精忠叛乱。十七年,郑经军攻福建,他以用兵无功解任。
书名。北宋杨子建撰。成书于元符元年(1098)。论述正产、伤产、催产、冻产、热产、横产、倒产、偏产、碍产、坐产、盘肠产十一种。称十产,盖举成数言之。其中横产即手先露或臂先露,倒产即是先露,偏产即额先露
明四川境内羌人之一。主要分布在今汶川县草坡乡一带。正统七年(1442)攻汶川,抢去寒水土巡检印信。隆庆二年(1568)又杀寒水土巡检高茂林,掳男女百余人。一度自封宣慰司。万历中,明军与瓦寺土司南吉二朋
今江苏江浦县西南高旺镇。《晋书·王浑传》:西晋太康元年(280)伐吴,王浑“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即此。
官名。北宋政和七年(1117),以内侍童贯宣抚陕西、河东、河北三路,带同签书枢密院衔。后改权领枢密院,宣和元年(1119)进为领枢密院事,为枢密院长官。其后又以郑居中为之。
春秋楚地。在今河南许昌县西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子庚帅师,治兵于汾”,即此。
亦称蛮氏、鄤氏、戎曼。古族名。戎的一支。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省境。曾建有戎蛮子国。晋景公十五年(前585),随晋侵宋。楚平王三年(前526),内乱,楚乘机诱杀戎蛮子嘉,占有其地。后又立嘉子为主。楚昭王二
古族名。《逸周书·王会》附《伊尹朝献四方令》谓正南有“九菌国”。孔晁注谓南蛮之别名。《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菌人。”何秋涛谓此“菌人”即“九菌”。《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