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司
官署名。(1)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掌三司军将、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官与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神宗时规定,三司军将、大将编额为一千五百人。衙司掌握军将、大将名籍,委派押送纲运等各种差遣。元丰改制,并归都官。(2)宋代州府衙门下属机构,也称“牙司”,掌各州府衙前的差遣、保明出职及贬责官员的编管等事。一度废罢,元丰元年(1078)因司农寺请,复置。
官署名。(1)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掌三司军将、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官与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神宗时规定,三司军将、大将编额为一千五百人。衙司掌握军将、大将名籍,委派押送纲运等各种差遣。元丰改制,并归都官。(2)宋代州府衙门下属机构,也称“牙司”,掌各州府衙前的差遣、保明出职及贬责官员的编管等事。一度废罢,元丰元年(1078)因司农寺请,复置。
唐代南诏地名。在今云南腾冲北部。《元混一方舆胜览·腾冲府》:“古越睒也。”
佛寺名。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至十年建于大都(今北京)高良河北。置大护国仁王寺及昭应宫财用规运所统领,后改总管府、都总管府、会福院、会福总管府,下辖仁王营缮司和会福财用所。成宗时,寺中供祭世祖察必
①南朝齐置,约在今湖北麻城市一带。属齐安郡。隋以前废。②南朝齐置。约在今湖北大悟、孝感之间一带。属南义阳郡。隋以前废。③唐天宝元年(742)以卢阳县改名。治今湖南汝城县,属桂阳郡。五代时楚改名郴义。④
?—713唐雍州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字从一。神龙二年(706),累迁御史大夫兼雍州长史。时韦后当政,每谄顺取媚,以避韦后父讳,改以字行。又娶韦后乳母王氏为妻,俗谓乳母之婿为阿㸙,故人以
即“拂朗”。
①爵名。周代始置,为五等爵中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一说子、男爵位属同一等。其后或废或置,魏、晋、南北朝各朝皆置,为六等爵之第五等,在“伯”之下,“男”之
?—前544一作公孙舍之。春秋时郑国人。事郑简公为大夫。郑简公十一年(前555),执政子孔欲借楚力除去诸大夫,引楚师伐郑,乃与子西加强防守,使楚师无功而返。次年,与子西率国人攻杀子孔,遂当国执政。十八
指寒门素族。寒门,即庶姓门第。素族,即门第较低之士族及庶族,或为非皇室之士庶。
命妇称号。唐代一品官及国公妻封之,母为国太夫人。宋代以封宰相、使相、三师、三公王、侍中、中书令之妻。明代亦用以封公之妻或继妻。
1473—1540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仝,因梦改名鼎臣,字九和,号未斋。弘治进士,授官修撰。嘉靖中累官礼部右侍郎,迎合明世宗设斋醮、求长生之好,撰青词以固宠。嘉靖十七年(1538)以吏部左侍郎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