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丧
一作歌丧,或作跳廪(跳流罗)。古代巴人丧仪的一种遗存。相传廪君逝化白虎,其后裔击鼓歌唱以祭,相沿成习。自隋至清,巴人凡有死者,多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且歌且舞。歌词说死者生平乐事以至终瘁,歌舞数十阕,然后出葬。亦有统柩击鼓踏歌道哀,一人领唱,多人应声齐歌踏舞者。
一作歌丧,或作跳廪(跳流罗)。古代巴人丧仪的一种遗存。相传廪君逝化白虎,其后裔击鼓歌唱以祭,相沿成习。自隋至清,巴人凡有死者,多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且歌且舞。歌词说死者生平乐事以至终瘁,歌舞数十阕,然后出葬。亦有统柩击鼓踏歌道哀,一人领唱,多人应声齐歌踏舞者。
隋开皇七年(587)改荆州置。治穰县(今邓州市)。唐辖境相当今河南伏牛山以南的丹江、湍河、白河流域。北宋属京西南路。金属南京路。元属南阳府,辖境缩小,仅今邓州、新野、内乡等市、县地。明清不辖县。位于南
?—73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次孙。光武帝时,任偃师长、襄贲令。迁辽东太守,整顿边备,争取鲜卑大都护偏何等合击匈奴和赤山乌桓。明帝时,征为太仆。永平十六年(73)奉命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
又名内务府三旗佐领、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佐领之统称。共有包衣佐领三十六个,其中三旗包衣满洲佐领各五个(由包衣满人、蒙古人编立)、旗鼓佐领各六个(由包衣汉人编立),正黄旗包衣朝鲜
一作崆峒山,同一作桐。《庄子·在宥篇》:“黄帝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空桐”;《封禅书》:汉武帝“至陇西,西登崆峒”。空同所在地不一,如:(1)今河南虞城县东
荀子逻辑术语。与“大共名”相对。指外延比大共名小的类概念。《荀子·正名》:“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当作“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一作崂山或牢山。即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崂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自琅邪北至劳、成山,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即此。东汉经学家郑康成曾聚徒讲学于此。风景秀丽,且多胜迹,为游览避暑胜地。
官名合称。即唐代所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都护。五代后唐以此为定额,仍以安东大都护为首,其安南、安西、安北三大都护次之。
约670—755唐郿县(今陕西眉县)人。王珪孙。历任徐州司马、给事中、邺郡太守。有治才。因母疾,数从名医学,遂精医业。在弘文馆任职二十余年,博览秘籍,采集诸家医方,编成《外台秘要》,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唐周防画仕女人物,体态丰腴健美,线条劲简,傅色柔丽,被人仿效,世称周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张僧繇的张家样,吴道子的吴家样齐称,为南北朝至唐人物画的四种风格,誉为四圣。尤以周家样对后世人物画影响更大。
427—477南朝宋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元嘉中,为台小史。孝武帝召补内监。前废帝时,湘东王刘或选为主衣,后又请为世子师,甚见信待。景和末,与内监王道隆等杀废帝,立或为帝,官至太子步兵校尉、游击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