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宣慰司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天顺二年(1458)改移治今景洪市,嘉靖十七年(1538)又移治景洪市东北小孟养。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析江内六版纳归普尔府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宣慰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属思茅厅与普洱县。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天顺二年(1458)改移治今景洪市,嘉靖十七年(1538)又移治景洪市东北小孟养。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析江内六版纳归普尔府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宣慰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属思茅厅与普洱县。
管形火器。似轮。用于明代。每轮辐条十八根,长一尺四寸,每条左右固铳二杆,共三十六杆。铳以铁制。重一斤半,长一尺,边刻口安杆,前用铁绊,后钩轮头。铳内装火药、铅子,以皮条护铳口,以固药子。一骡驾二轮,连
北辽宣宗年号(1122)。
西周所封诸侯国之一。姬姓。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四十五里。春秋时灭于郑。《左传》隐公十年(前713):“郑伯围戴,克之。”西周金文作“”。《公羊传》、《谷梁传》皆作“载”,
见“曹官”。
?—前62西汉京兆尹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子孺。张汤之子。武帝时,以父任为郎,给事尚书。后擢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霍光荐其为右将军光禄勋,以为倚重。元凤六年(前75)封富平侯。昭帝死,徙
旧指按规定为官府生产之盐。宋代亭户所产之盐属正盐。时煮盐之地曰亭场,煮盐之民户曰亭户。凡亭户所产之盐,全部交公,不得私售,谓正盐。另,江淮地区亭户之外,又有锅户,锅户产盐,鬻之商贩,称浮盐。正盐居其四
唐开元五年(717),集学士于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殿使,设诸官多人,分掌四库书。次年,乾元殿更号丽正修书院,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掌校勘、征集,并为皇帝解释典籍之职。后因置书讲学,四方学士云集,或
历(歷)书名。明末清初万斯同撰。五十九卷,总序目录合一卷。卷首载黄宗羲等三人所作之序。司马迁《史记》创立表的体例,《汉书》以后正史多缺而不备。此书将东汉至五代间所缺之表予以补作。计有东汉七种,三国八种
古代伊州(治今新疆哈密)地方音乐,为龟兹乐与中原音乐结合而成新乐种。伊州大曲组成有三:散序(无歌、无声),排遍(中序或序拍,以歌为主),入破(配以歌及器乐曲)。乐器杂用龟兹乐中之弹拨、吹奏乐器及中原的
相传为西周晚期共国(今河南辉县市)国君。名和。好行仁义,受诸侯推崇。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国人所逐,诸侯奉之摄行王政,号为“共和”。厉王死,使诸侯立宣王,自己归国。或说即卫武公和(参见“卫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