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竹杖
以邛竹制作之杖。邛竹,竹之一种,产于邛崃山(今四川荥经西南),故名。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西使抵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一带),见邛竹杖、蜀布,系大夏商贾贩自身毒(今属印度半岛),因而推测经蜀地可达大夏。武帝以此复事通西南夷。
以邛竹制作之杖。邛竹,竹之一种,产于邛崃山(今四川荥经西南),故名。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西使抵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一带),见邛竹杖、蜀布,系大夏商贾贩自身毒(今属印度半岛),因而推测经蜀地可达大夏。武帝以此复事通西南夷。
土司名。元为唐崖军民千户所,明玉珍改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改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清初改为土司,治今湖北咸丰西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雍正十三年(1735),改流。
即“亦力八里”。
书名。简称《辨伪录》。元释祥迈奉敕撰。五卷。记述宪宗五年(1255)、八年佛道两教辩论始末,驳斥全真道徒用以贬抑佛教的《老子化胡经》、《老子八十一化图》等书,附录宪宗、世祖所下焚毁道教经典(《道德经》
?—1718清满洲镶白旗人,字九如。康熙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康熙五十七年(1718)疏请复立允礽为皇太子,谏圣祖以汉武帝废立戾太子故事为鉴,触圣祖怒,坐斩。
鼓又作彭。相传为黄帝次妃彤鱼氏女所生(《汉书·古今人表》)。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只有青阳、夷鼓同为己姓。或说夷鼓即苍林(《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贞索隐引皇甫谧说)。
元代诸王封号。授驼纽金镀银印。中统二年(1261)不花受封。
官名。主管祆教。唐代设萨宝府,全称萨宝府祆正,视从七品。
清秋审、朝审照例都有九卿参加会审。非常重大或皇帝谕令审议之疑难案件,也有九卿参与审理或由九卿复核审议。但非定制,皆由皇帝临时交办。
旧称吉语印。私玺之一种。印文为古成语,流行战国、秦汉。战国印如“正亡行私”、“正行”、“得志”,秦印如“敬事”、“宜民和众”等皆是。汉成语印字数较多,如“修躬德,以俟贤,世兴显,令名存”等。成语印
①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置。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通许县以东,永城市以北,山东曹县、嘉祥县以南和安徽亳州市、砀山县等地区。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改置为梁国。②北魏孝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