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郓城县

郓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万安县改置。治今山东郓城县东。先后为郓州、东平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郓州治。贞观八年(634)徙州治于须昌县,县仍属郓州。天祐二年(905)改为万安县。五代唐复为郓城县。周广顺二年(952)改属济州。金大定六年(1166)为避河决,迁治盘沟村,即今治。元明先后属济宁路、府、州。清属曹州府。

猜你喜欢

  • 新疆回部志

    书名。清参赞大臣苏尔德据都统永贵、观察使固世衡原编《回疆志》增删改编而成。凡四卷,卷首一卷。乾隆三十七年(1772)刊成。记载地理、山川、城池、宗教、风习、物产、官制、户口、赋役、钱法、隘卡、邮驿等。

  • 阿穆岱楚鲁克鸿台吉

    即“撦力克”。

  • 军单

    亦称勾单。明代勾补军士之名单。每军士一名填单一张,用印为证。隶兵部者直送兵部,隶都司卫所者送兵部挂号,转发各该司、府、州、县。遇卫所军士逃亡事故,照名逮捕,或勾补新军。

  • 温病

    简称温。中医病名。(1)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后世泛称“温热病”。《素问·详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一般起病较急,发热较甚,传变较快,容易化燥伤津,后期尤多

  • 廿一史独断

    书名。明张自勋撰。二十一卷。本书对二十一史,各纠其失,每一史为一卷。纠止体例不当者约占十之三四,议论之失者约占十之六七。所谓体例不当,多为某人与某人传孰先孰后、应否合传等。议论则大抵取其篇目论赞,互相

  • 伯笃鲁丁

    元回回人。汉姓鲁,字至道。先世为大食(阿拉伯)人。至治进士。曾任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定居广西。工诗。明人戴良《丁鹤年集序》列为西域十二诗人之一。其诗有《换樊时中宝哥两参政》、《逍遥楼》、《浮云寺》

  • 阿山

    ①(?—1647)清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初随父阿尔塔什率部归附后金,隶贝勒代善,以未被任用,遂私逃明朝。寻自归,改隶太祖,屡领军出征,驻戍要地。天命六年(1621)晋副将。天聪三年(1629)

  • 海国舆地译名

    书名。清陈士芑编。十卷。卷首一卷,详列引用书目。将历代言海国之书中五洲各国、大洋群岛古今地名录而校其异同。以习闻之名为纲,分疏异名于后,并附记其疆域沿革大略。内容间有讹误。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

  • 赵邯郸故城

    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北邯郸市。赵国自赵敬侯元年(前386)至赵王迁八年(前228)亡于秦皆建都于此。遗址分赵王城与大北城两部分。赵王城是宫城遗址,在今邯郸市区西南,由东、西、北三座小城组成

  • 黄冠

    道士别称。因道士所戴束发之冠,用金属或木质制成,其色黄,故称。一说唐人李淳风之父播,任隋高唐尉,后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