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东汉初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字少卿。从师至长安,为诸儒所敬重。新莽时,与诸生逃于北地。更始二年(24)征为谏大夫。更始败死,为之发丧,不从刘秀。建武十三年(37),应大司马吴汉辟举,为并州牧,转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明帝永平三年(60)为司徒,廉直公正。次年,因过策免。旋卒。
东汉初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字少卿。从师至长安,为诸儒所敬重。新莽时,与诸生逃于北地。更始二年(24)征为谏大夫。更始败死,为之发丧,不从刘秀。建武十三年(37),应大司马吴汉辟举,为并州牧,转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明帝永平三年(60)为司徒,廉直公正。次年,因过策免。旋卒。
见“相①”。
传说中古代巴人始祖。《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八引《世本》:古巴郡南郡有巴、樊、瞫、相、郑五姓,分布于夷水巴汉(今湖北清江流域及重庆)一带。传五姓相约,掷剑中穴与乘土船能浮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独能之
官名。北周置为散官,无职掌。五命。参见“骑都尉”。
战国时魏国人。魏惠王子。魏惠王二十九年(前341),齐、魏马陵之战,魏军败,太子申被虏。三十一年,魏惠王更立他为太子。惠王卒,子襄王立。见《史记·魏世家》。据此,魏襄王应为公子赫,但《世本》则以魏襄王
532—603隋榆林(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人,字元显。历仕西魏、北周,为大都督,迁骠骑将军。结识杨坚(隋文帝),过从甚密,为坚谋划。入隋,加上开府,任右卫将军。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杨弘击突厥,获胜。
亦作离戎。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分布于今陕西骊山一带。一说在析城、王屋两山间及沁水中、下游,即丽土之戎。晋献公五年(前672)晋伐骊戎,得骊姬。后为晋国所并。
1079—1126北宋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将明,初名甫,赐改今名。崇宁进士。多智善佞。历校书郎、左司谏。因助蔡京复相,骤迁至御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拜特进、少宰,势倾一时。后代蔡京执政
提举常平官之简称。
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场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大窑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73年发现,1976年发掘。石器制作场包括四道沟与二道沟两处,其地质年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
明浙江余姚人,字际明,号惟圣。早年擅辞赋,青年从戎于东南沿海,军旅诸事亲身目睹,长期怀才不遇。嘉靖间官至蓟镇游击将军。著有《阵纪》、《军权》、《利器图考》、《制胜便宜》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