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鄣郡

鄣郡

始见于《汉书·高帝纪》。秦置。一说楚汉之际置。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浙江省新安江流域以北,江苏省茅山以西地。西汉初曾先后为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封地。元封二年(前109)改为丹阳郡(《汉书·地理志》)。一说“元封”当作“元狩”。

猜你喜欢

  • 公主邑司

    官署名。隋唐公主有邑司,置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掌公主财货、仓廪、田园。又有主簿、录事,掌封租督课、财货出入。另有谒者、舍人、家史等。

  • 吏部员外郎

    官名。(1)吏部头司吏部司副长官。隋开皇六年(586)始置,一人,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大业三年(607)罢,后又改置选部承务郎行其职。唐武德三年(620)复旧,置二人,从六品,一人掌判选人解

  • 门籍

    出入宫门的名籍。《史记·魏其侯列传》:“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

  • 阶州

    唐景福元年(892)改武州置。治皋兰镇(今武都县东)。五代唐迁治福津县(今武都县东南)。北宋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康县、舟曲等县一带。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路。元迁治柳树镇(今武都县西北),省福津县入州。

  • 腹击

    战国时人。为官于赵。爵高而禄轻,宫室小而钱少,百姓以为“国有大事,击必不为用”。遂为巨室,以取信于百姓。事见《战国策·赵策一》。

  • 潘孟阳

    约766—815唐人。登博学宏词科,历任渭南尉、殿中侍御史、兵部郎中。贞元末,权知户部侍郎。宪宗即位,以杜佑荐,加盐铁转运副使,巡视江淮财赋,并检察东南诸镇,所至游赏饮乐、纳贿补吏,大失人望,罢为大理

  • 赵桓子

    ?—前424战国初人,名嘉。赵襄子之弟(一说襄子之子)。晋国六卿之一。前424年,逐襄子兄伯鲁之孙浣(一说襄子之子,即赵献侯),自立于代,旋卒。

  • 鹑火

    ①*十二星次名称之一。又名鹑心。配十二辰为午,包括柳、星、张三宿。《尔雅·释天》:“柳,鹑火也。”邢昺疏:“鹑火,柳之次名也。鹑即朱鸟也,火属南方行也,因名其次为鹑火。”②柳宿别名。《左传·襄公九年》

  • 法家

    亦称法术之士或法士。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故称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

  • 孙作

    明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字大雅,又字次知,号东家子。元末客居松江。洪武六年(1373)受聘修《大明日历》,历官翰林编修、太平府教授、国子助教、司业等。著有《东家子》、《沧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