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
清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字寿卿。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咸丰中助军饷,加侍讲学士衔,后在籍治团练,守城,对抗捻军,赐二品顶戴。绩学好古。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传古别录》等。
清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字寿卿。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咸丰中助军饷,加侍讲学士衔,后在籍治团练,守城,对抗捻军,赐二品顶戴。绩学好古。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传古别录》等。
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县北境。清乾隆四十年(1775),建于伊犁河北岸乌克尔博罗素克。驻绿营屯镇左营。同治十年(1871),沙俄侵入伊犁后被毁。今名芦草沟。
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市南赣江东岸。《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周文育击欧阳頠,自豫章(今南昌市)“由间道兼行,据芊韶”,即此。
古代盛食器,与簋同类。一般以青铜铸成。用以盛放稻、粱、黍、稷等食物。器呈椭角方形,深腹,敛口,圈足,有两附耳,下接圈足,亦有作兽足者,有盖,盖多有四矩形钮,可仰置。流行于西周中晚期。盨
即“阿体八升”。
1547—1626明京山(今属湖北)人,字本宁。隆庆进士。由史馆庶吉士授编修。博闻强记,与馆中许国齐名,史官为之语曰:“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万历中,预修《穆宗实录》后,升任修撰。出为陕西
1884—1906清湖南湘潭人,原籍衡山,字炳生,号锄非。光绪三十年(1904)随兄刘揆一入华兴会,谋长沙起义。事败走日本。和秋瑾等组织秘密团体“十人会”,又加入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次
书名。初名《易外传》,亦名《杨氏易传》。南宋杨万里撰。二十卷。始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成于嘉泰四年(1204),历时十七年,自谓“平生精力,尽于此书”。是书大旨本二程,曾与程著并刊。多以人事说《
?—711唐代突骑施汗国第二代君。乌质勒长子。唐神龙二年(706)十二月承袭嗢鹿州都督、怀德郡王。唐封之为贺腊毗伽十四姓钦化可汗,赐名守忠。景云二年(711)唐谋发北庭汉骑及突骑施、坚昆兵合击后突厥,
土司名。元为唐崖军民千户所,明玉珍改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改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清初改为土司,治今湖北咸丰西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雍正十三年(1735),改流。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王出适郑,处于氾”;昭公五年(前537):楚子“以屈生为莫敖,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氾”,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