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断
司法名词。宋代集合大理寺法官评议罪刑,称集断。真宗时规定,参预集断的法官皆须书写姓名,若议刑有失,则受处罚。
司法名词。宋代集合大理寺法官评议罪刑,称集断。真宗时规定,参预集断的法官皆须书写姓名,若议刑有失,则受处罚。
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北马兰峪。明代长城要隘。正德、嘉靖年间,蒙古常由此入侵。为清东陵所在地。
官署名。北魏置,掌受吏民章奏,以理冤事,以令、丞为长贰。北齐隶卫尉寺,掌尚书所不理之诉讼,有枉屈,经判奏闻。隋沿置。
书名。元贡师泰撰。十卷,拾遗一卷。师泰平生著有《友迂》、《玩斋》、《东轩》、《螾窍》、《闽南》等集,卒后其门人谢肃、刘中辑为一书,名曰《玩斋集》,久已散佚。明天顺间沈性重加搜辑编成是集,凡诗五卷,文五
?—1311又译脱脱。元人。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任中书平章政事,加太尉。九月,诏立尚书省,分理财用,奉旨与教化等任尚书省事。十一月,仍任职中书,领宣政院事。至大二年(1309),又议立尚书
官名。北周置。《隋书·杜整传》:“(整)从武帝平齐,加上仪同,进爵平原县公,邑千户,入为勋曹中大夫。”后又分置左、右。正五命。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湘南县置,以在湘水之西得名。治今湖南株洲县南。属衡阳郡,南朝为衡阳郡治。隋改为衡山县。
古国名。或称尼波罗、泥波罗、泥婆罗。即今尼泊尔。俗信佛教。四世纪起就同中国在文化及经济上开始了密切的联系,唐贞观十七年(643),卫尉丞李义表使天竺,道经此地,其王那陵提婆礼遇之,与义表同观国内之阿耆
地名。又作黄陵渡。在今河南兰考县东,与山东曹县相邻。1220年金驻重兵于此,为蒙古将木华黎所败。元明时为黄河多次决口处。元至正十一年(1351)工部尚书贾鲁于此起始疏复黄河故道。明弘治中,刘大夏治河,
书名。相传春秋时楚武王熊通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七篇,图四卷。列于兵形势家。《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荆尸即楚国陈兵之法。《楚兵法》疑即此。《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令尹孙叔敖“择楚国之
五代时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字松卿,一字延峰。牛僧孺之后。博学善文,以歌诗著名。唐乾符进士。历拾遗、补阙、校书郎。王建(前蜀高祖)镇蜀,辟为判官。入前蜀,拜给事中。有文集三十卷,已佚,《花间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