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峪
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北马兰峪。明代长城要隘。正德、嘉靖年间,蒙古常由此入侵。为清东陵所在地。
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北马兰峪。明代长城要隘。正德、嘉靖年间,蒙古常由此入侵。为清东陵所在地。
唐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从马怀素等校正群籍,治集部,又参与校丽正院书。终洛阳尉。诗名早著,其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颇受张说倾赏,曾手题于政事堂,令为楷式。《全唐诗
古代算学术语。(1)相等之谓。《墨子·经上》:“圜,一中同长也。”(2)齐同术的两种运算之一,使诸分数或诸率关系相与通同的运算。详“齐同”。
春秋晋分祁氏采邑置。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以“司马弥牟为邬大夫”。战国属赵,秦至三国魏属太原郡,晋属太原国。《史记·曹相国世家》:
元地方建置。至元四年(1267),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往镇其地;八年,被三十七部都元帅宝合丁毒杀。乱平后,十年,诏立行省。次年,以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置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今云南昆明),
战国时西周君。名揭。周考王弟。考王封之于河南(今河南洛阳西),都王城。以续周公之官职,从此形成“西周”小国。
亦作邠。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商代周族公刘时居地。《诗·大雅·公刘》:“笃公刘,于豳斯馆。”《诗》有《豳风》。《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旧县东北十三里。因在曹水之阳得名。《水经·河水注》:曹水“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晋书地道记》曰:亭在弘农县东十三里”;《三国志·魏志·李傕传》:李傕、郭汜“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
外商企业。清光绪七年(1881)由英商创办。资本十一万二千五百两。从事皮革加工。次年毁于火,停办。
记录官员功过的行状。唐尚书省吏部有考功郎中、员外郎,掌考察官员功过善恶,对亲王及中书、门下二省、京官三品以上及都督、刺史、都护、节度使、观察使,皆以功过状考核其行事。
元河西人,曾姓史氏。初事忽必烈于潜邸。宪宗蒙哥三年(1253)从忽必烈平云南,以骁勇果敢著称。世祖中统元年(1260),从征叛王阿里不哥,参与大小十五战,授蒙古唐兀军民达鲁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