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州十八部
指辽末随耶律大石西行的部众。保大四年(1124), ※耶律大石率众离天祚帝所在之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大营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土拉河上游布尔根省哈达桑东),令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7州长官与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脣而毕18部之众,宣誓复国,“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初具政权规模。为西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指辽末随耶律大石西行的部众。保大四年(1124), ※耶律大石率众离天祚帝所在之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大营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土拉河上游布尔根省哈达桑东),令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7州长官与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脣而毕18部之众,宣誓复国,“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初具政权规模。为西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见“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5页)。
约春秋时期蜀人首领。继※蚕丛、※柏灌之后为蜀王。《华阳国志》云:其狩猎至湔山(在今四川灌县境),“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宋孙寿《观古鱼凫城诗》自注云:温江县北15里有古鱼凫城(俗称古城埂)。近
见“常衮”(2042页)。
古族名。又称戎蛮、戎曼。戎人的一支。春秋时居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以西,后建国于河南临汝县西南、汝阳县东南,属晋。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参与晋盟,侵宋。楚平王三年(前526),楚乘其内乱,使然丹诱杀其首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作椎结、高髻。其式将头部周围剪短,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如锤如椎,置于头顶或脑后。古时百越民族多此发式。《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吴寿梦元年(前585),寿梦对
宋代对抚水州诸少数民族之泛称。抚水州,唐时隶黔南,辖抚水、京水、多逢、古劳(今贵州三都、广西环江一带)四县。居民有区、廖、潘、吴、蒙诸姓。蒙姓为酋长,据有上、中、下三房及北遐一镇。其余四姓为平民,以种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乙辛不只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
即“段明”(1693页)。
见“宰相府”(1949页)。
见“兀力卫”(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