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乞伏乾归

乞伏乾归

?—412

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弟。晋太元十三年(388),兄卒,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迁都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次年,受苻登册封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相继降服南羌独如、休官阿敦及侯年二部、吐谷浑大人视连、鲜卑豆留䩭、叱豆浑、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及卢水尉地跋等,声势大振。与苻登部将没弈于联兵破鲜卑大兜国。反攻并大破后凉吕宝军。被苻登册封为左丞相、大将军、河南王,旋进封为梁王,并与联姻。遣将大败氐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地。继破吐谷浑视罴于度周川,迫使其入质进贡。西秦太初十三年(400),复迁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后为后秦姚兴部将姚硕德所败,势穷降于姚兴,受封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还镇苑川,失国八年。晋安帝元兴元年(402),进封为散骑常侍、左贤王。随后秦军征羌、氐、吐谷浑等。收众3万,自苑川迁至度坚山。义熙五年(409)乘后秦兵乱复国,自称秦王,改元更始,设置百官,复都苑川。仍向后秦姚兴称藩,受其册封。相继攻伐西羌、吐谷浑等,皆获胜。八年(412),为其侄乞伏公府所杀。谥武元王。

猜你喜欢

  • 呼图克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再来之人”或“圣人”、“长寿者”。用于享有活佛高位和尊号之人。源于藏语“朱必古”(化身)。清廷对西藏、蒙古地区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凡受封者均载入理藩院册籍。乾隆以后,呼图克图转世须

  • 钦定兰州纪略

    书名。清乾隆朝大学士阿桂领衔纂修。20卷。卷首1卷,为乾隆御制诗。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按年月收录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1781年4月21日)至四十七年十一月二日(1782年12月7日)

  • 巴彦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巴林旗。东、南、北三面环以勒不格山、阿布达伦台山和翁那根台山。方圆百里,总面积120多万亩。野鸡河从北向南贯通该草原。在草原中部曾发现7千多年前的“兴隆洼

  • 塞蓝

    见“白水城”(599页)。

  • 阿剌嗔

    即“哈剌嗔”(1635页)。

  • 讹仆括部

    契丹部族名。以※奚族降民所置。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宫帐奴隶,由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取得平民地位。改设节度使管辖,隶南府,居望云县

  • 嘎吓崇拜

    旧时苗族的一种信仰。源于万物有灵崇拜。盛行于贵州雷山地区。嘎吓为苗语,无相同汉语词译其意,凯里一带汉族称其为白虎。据说嘎吓有抵挡恶鬼,保佑全寨平安,吉祥如意,不生疾病的能力。有时特别为其找一棵古树栖息

  • 车凌端多布

    170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译车楞端多布、车楞敦噜布、策凌端多布、策凌敦多克。※阿玉奇汗之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六月,陪同阿玉奇汗会见清廷

  • 元羽

    470—501北魏宗室。又称直懃驾头拔羽直,字叔翻。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前废帝※元恭之父。太和九年(485),封广陵王,加侍中,为外都大官。后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

  • 雄箭

    见“木箭”(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