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云中古城

云中古城

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古城。遗址在今托克托县东北,呼托公路西侧。《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云:“托克托厅,古云州城所在也”。《水经注》引《虞氏记》称,该城由赵武侯所建(赵武侯亦作赵武公,《史记·赵世家》及《资治通鉴·周纪》载其周安王二年至十四年,即公元前400—前388年在位,《世本》等则无继位之说)。《山西通志》则谓“赵武灵王所筑”。战国初,燕赵诸国为防御匈奴、东胡南下,兴建长城。赵武侯先后在西起五原河曲,东至阴山修筑长城,建立城堡。赵武灵王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提倡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再筑长城,自代并阴山至高阙为塞,置云中、雁门、代郡。云中古城便成为赵国的军事重镇。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此设云中县。汉继秦制,仍设云中县。自东汉以后,先后为南匈奴、鲜卑占据,后为北魏领土。唐贞观二十年(646)属云州都督府。龙朔三年(663)改为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又改为单于都护府。其后,又先后为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占据。经历代民族变迁、战乱,古城遂成废墟。遗址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即有城镇兴起。

猜你喜欢

  • 烛偎水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亦作主隈部、烛隈水部。因居住于烛偎水(今黑龙江省萝北县佛山镇附近的札伊芬河)流域而得名。天辅四年(1120)九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遣宗室子完颜仆忽得、完颜酬斡招降该部。该部首领

  • 舒王

    封爵名。西夏元德二年(1120)崇宗李乾顺封宗室子嵬名仁礼为此爵。

  • 普查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贫困户的称谓。随着佤族从刀耕火种向锄耕农业过渡,个体家庭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占有的不平衡,从而区分出来的贫困阶层。因种种原因,一般占有耕地不多,或所

  • 奚六部秃里太尉

    见“秃里”(1082页)。

  • 底谷

    拉祜语音译,意为“小户”。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母系大家庭中实行从妻居的对偶小家庭。每个母系大家庭中一般包括有七八个乃至一二十个这样的“小户”,住在同一幢大房中的各个间隔里,有集体耕地,共同劳动

  • 昂阿秃

    ?—1327元朝将领。唐兀人。昂吉儿子。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人。本姓野蒲氏。至元二十一年(1284),随父入见世祖,任速古儿赤(掌御服事者)。二十四年(1287),随帝征叛王乃颜,有功,奉旨代父职。

  • 实扒

    傈僳语音译。亦称“司扒”或“搓吾”。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的村寨头人。每个村寨皆有1人。由村寨中孚众望的长者担任。通常非世袭,亦不经过民主选举。职责是:对内排解纠纷、领导生产、主持祭祀,充当男女结婚证人

  • 阿吾勒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又译为阿乌尔、阿吾尔。指若干牧户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为“村庄”。既是氏族部落最基层组织,又是生产单位。与蒙古、柯尔克孜等族阿寅勒相似。一般由七八户至十几户牧民组成。解

  • 纳都六设

    即“讷都六设”(921页)。

  • 如瓦

    又称“学卡”、“错卡”,藏语音译,意为“部落”、“族”、“牧户”。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区宗(相当于内地的县)以下的组织和区划名。与农区的※“谿卡”相对应。所辖面积、人口不一。有官家牧户(即原※西藏三大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