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仰华寺大会

仰华寺大会

明代重建蒙藏关系的大法会。蒙元时期,由蒙古贵族※阔端、※忽必烈汗等与西藏※萨迦班第达、※八思巴等建立了密切的蒙藏关系。元亡明兴,元室北徙,明朝占领陕西、甘肃、宁夏地区,势及哈密、青海,藏族各部归属明朝,蒙古与藏地被隔绝,关系中断。嘉靖(1522—1566)间,东蒙古右翼首领※吉囊(衮必里克)、※俺答兄弟等率兵入青海,与藏族有了较多接触。西藏新兴的格鲁派(黄教)欲借助蒙古贵族的支持,扩大本派势力和影响。俺答汗也想利用佛教称雄蒙古。嘉靖四十五年(1566),俺答汗侄孙※切尽黄台吉出征藏地时,首先皈依佛教并将3名藏僧带至蒙古,劝说俺答汗归向佛门。隆庆五年(1571),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的母族高僧阿兴喇嘛至土默特地区传教,诱导俺答汗迎请索南嘉措。双方商定,在青海相会。征得明朝同意,俺答汗指令其子丙兔在青海湖东南察卜齐雅勒地方(即恰卜恰,今青海共和)建寺,作为会见和召开大法会的地点。俺答汗先后派出3批使者迎接索南嘉措。万历六年(1578)五月十五日,俺答汗率右翼各部与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会见,召开了有蒙、藏、汉、撒里畏兀儿等族10万人参加的大法会。会上先由切尽黄台吉发表了一篇措词华丽、寓意深刻的欢迎辞,追忆佛教在蒙古的盛衰,蒙古领主对佛教的景仰。继由索南嘉措宣演佛教教义、“功德”和戒律。经过长时间的传教和会谈,大会取得重大成果:举行入教仪式,以俺答汗为首的右翼领主抛弃萨满教,归依佛门;剃度众僧,蒙古受戒者多达千人,其中“汗族3人、贵族百人出家为僧”;改革萨满教旧俗,制订佛教戒律,规定各级僧人的地位,保护僧伽;互赠称号和器物,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始于此),索南嘉措赠俺答汗“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其他主要领主和高僧也一一得到称号;双方许愿在蒙古地区建寺,弘扬佛教。此大会开创了蒙藏关系史和蒙古佛教史的新时期,蒙古领主成为格鲁派政治上、经济上强有力的支持者,并开始介入西藏的政治和教派斗争。格鲁派势力大增,成为蒙古的教主,统治了蒙古人的思想。

猜你喜欢

  • 贞安

    见“十二安”(8页)。

  • 八旗亭

    见“十王亭”(8页)。

  • 独锦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唐时居住在秦藏川(今云南省富民、罗次、禄丰一带)南。族多李姓。天宝(742—756)中,唐廷曾任命其首领为蹄州(一作岿州,地望失考)刺史。世与南诏相婚娅。贞元十年(794),其族李

  • 杨司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1人被封为此官职,即华林杨司。由土族俗人担

  • 北周文皇帝

    见“宇文泰”(897页)。

  • 句林王

    匈奴王。又作匈林王。名佚。东汉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率部驻牧三木楼山(又称沐楼山,今甘肃居延海北600余里处)。隶北匈奴。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为汉将耿秉、秦彭所击,北走。

  • 休坚

    ①见“耶律谷欲”(1313页)。 ②见“萧韩家奴”(2002页)。

  • 阿旺洛桑丹白坚参

    1660—1728清代青海古尔寺高僧,德庆寺之创建者。藏族。出生于森宝山下之曲察阳桑村。由五世达赖等确认为前世拉摩·洛哲嘉措之呼毕勒罕。从丹喜仓尊出家。12赴西藏,由五世达赖授沙弥戒。拜哲蚌寺郭芒扎仓

  • 登国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年号。386—396年,凡11年。

  • 噶勒察

    见“噶尔察”(24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