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循城

伊循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汉书·冯奉世传》作伊修城。《北史·西域传》称鄯善东城。唐《沙州都督府图经》在作屯城、小鄯善。《新唐书·地理志》作七屯城。《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作大屯城。遗址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米兰东5里处。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昭帝立鄯善前王之弟尉屠耆为鄯善王。尉屠耆因原先长期生活在内地,在本境的势力单薄,要求汉朝在土地肥沃的其境伊循城派兵屯田,使自己可以直接倚靠汉朝的力量。为此,汉遣司马1人、吏士40人屯田伊循。后又改置都尉。是为伊循设官之始。

猜你喜欢

  • 巴图尔乌巴什

    ?—1757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台吉。客列亦特氏。※和鄂尔勒克叔父卫衮察布察齐六世孙。世驻牧于准噶尔地区。噶尔丹策零及其子统治时,领准噶尔二十一昂吉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达瓦齐,率众

  • 吞阿娄拔悉利邲咄陆可汗

    见“咄陆可汗”(1389页)。

  • 撒答

    亦作“撒达”,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老人”之意。金初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阿注阿之次甥即名撒达。

  • 亦鲁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伊鲁河卫,并说清代伊鲁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兴喀湖南,又说辽宁铁岭县城南亦有伊鲁河或书作懿路河。

  • 敦达库蒙

    亦作都木达洪。蒙古语音译,意为“中等地位者”、“普通人”、“无职务者”。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中等户。一般不担任官职,拥有一定财产,少数拥有家仆。平时是封建领主征用实物的主要对象,战时充当骠骑兵,装兜兵

  • 额勒里纳拉里

    见“额勒里”(2532页)。

  • 奚五部

    见“五部奚”(264页)。

  • 克里耿解启蒙浅说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译著。明末清初回族学者张中译。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两卷。张中(约1584—1670),又名时中,字时君,自称寒山叟,江苏苏州人,精伊斯兰教“认主学”。是书是讲述伊斯兰教认主

  • 华善

    ①(?—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世居佛阿拉地方。塞楞鄂哈思瑚五世孙。顺治元年(1644),任笔帖式,迁刑部主事。九年(1652)加骑都尉世职。十年,迁刑部郎中。十三年(1656

  • 伊犁铁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伊犁河南索果尔。乾隆(1736—1795)中叶建。工匠初多为维吾尔族人。后又以绿营兵丁20名协同开矿,以供制作屯田耕具。旋复于遣犯中,选派精壮200名,以150名挖铁,50名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