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皮逻阁”(671页)。
见“耶律敌鲁”(1318页)。
见“也鲁河卫”(143页)。
明代在嘉峪关西设置的七个羁縻卫的统称。一作西北七卫,即: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哈密、赤斤七卫。又因其统治者多为蒙古族,又称蒙古七卫。洪武八年(1375)至永乐四年(1406)先后设置。成化(1
见“塔兰奇”(2157页)。
参见“巴嘎达”(409页)。
见“恺安城”(1724页)。
藏语音译,又写作捽。亦称甲捽。旧时藏族地区一种量器,与汉族地区的斗相似,各地大小不一,一克青稞约合25—28斤左右。又是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一克地,就是一克籽种所播的耕地,约合一市亩。重量单位也用克,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即:※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今前藏、后藏、阿里及以西拉达克地区)、※吐蕃等处(今甘肃、青
山名。即撒尔布山。位于西藏西南中尼边界,由廓尔喀(即尼泊尔)进入济咙(吉隆)道上。乾隆五十七年(1792)廓尔喀侵藏失败后,驻藏大臣和琳派游击张志林、噶布伦丹津等查核边界,设立鄂博。五十九年(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