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会同馆

会同馆

元、明、清三朝主管接待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之机构。元至元九年(1272) (一说十三年,1276,误)十月置。前身为唐四方馆。初时置时废,不常设。元贞元年(1295),定以礼部尚书兼领馆事后,遂成定制。馆内除设主事1员外,尚有大使2员,提控案牍1员,掌书4员,蒙古必阇赤1员,典给官8员。凡边疆各民族、外国使臣进京朝觐、纳贡等之迎护、宴赉、点视贡物、寝食、贸易诸事,皆为所辖。明兴,因元制。曾先后置南、北2馆。南馆为洪武初年所设,位于南京。北馆建于永乐初年,位于北京。北京馆置房6所,南京馆置房3所。额设馆夫400名,专供饭食。凡贡使到京,初由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流赴馆中点视方物,照护出入。使回,则仍回部视事。弘治五年(1492),以往来贡使日众,定设提督会同馆主事1员,专治其事(一说正统后馆设大使1员,副使2员)。西域、北方、云贵诸地各族贡使前来,多安置于北馆;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使臣前来,多安置于南馆。馆额设马171匹,驴137头,以供役使。清初,该馆原为独立机构,归礼部管辖,主客司满、汉主事各1员提督,馆内大使于各省杂职内推举。顺治十四年(1657),定以员外郎品级通事1人管理馆印,不久废。乾隆十三年(1748),以四译馆庶务渐少,并入之,更名“会同四译馆”,隶礼部,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主其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裁。它是一个集民族、外交事务于一体的重要办事机构。

猜你喜欢

  • 谙班

    见“昂邦”(1412页)。

  • 沙科尔

    门巴族命名风俗。门巴语音译,意为“以周日名命名”。门巴族人习惯上将人头部的七个部位赋以专名,以轮流的方法计算日期,同西历的星期相类似。如头顶称为“达娃”(星期日)、额头为“尼玛”(星期一)、眼睛为“明

  • 元颐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

  • 通济监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钱币铸造。始设于夏仁宗天盛十年(1158)。仁宗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执掌,铸天盛元宝钱,通行于国中。

  • 云南省直隶镇边厅

    清末在云南西南部边疆设置的地方统治机构。清政府为了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不断反抗和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直接统治,于光绪十三年(1887)在澜沧建置直隶镇边厅,治所设在勐朗坝(今澜沧县治),直接派兵驻防,辖今孟

  • 大牂夷种羌

    羌的一种。居今川西和青海省东部,有夷有羌。东汉永元六年(94),首领造头率种人50余万口从蜀郡徼外内属,东汉政府拜造头为邑君长,赐印绶。

  • 萧肄

    金大臣。奚族。萧氏。以谄谀,有宠于金熙宗及悼平皇后,累官至参知政事。皇统九年(1149),大风雨,雷电震坏寝殿鸥尾,火烧内寝。翰林学士张钧代熙宗起草罪己诏,因钧非其同党,以乱译文字之意诬钧借机辱骂熙宗

  • 龙会

    西晋时焉耆王。焉耆王※龙安之子。母为西邻※狯胡之女。少而勇杰,立为世子。因其父曾遭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白山所辱,受父遗命,于即位后袭灭白山,据其国。遣子龙熙归本国为王。有胆气筹略,霸西域,葱岭以东

  • 哥舒阙部

    见“哥舒”(1835页)。

  • 功房

    清代内蒙古绥远城(今呼和浩特)旗兵习武练功的场所。绥远城正蓝、镶蓝、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黄、镶黄等八个旗佐皆设之。功房内备有各种传统武术器械,练功者可在此学练拳击沙袋、扔锁子石、摔跤及练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