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傈僳语

傈僳语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属各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大理白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部分县里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50多万。在国外,缅甸、泰国与我国接壤的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傈僳语有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分怒江、永胜、禄劝3个方言,方言差别不大,基本可以通话。以怒江州的傈僳语为例。语音特点:有29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有舌尖前和舌叶(舌面前)两套塞擦音,有唇齿部位的擦音。擦音分清、浊。无复辅音。有13个单元音,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有5个后响复元音,由i、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前响复元音和三合元音。无辅音韵尾。有6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其中4个舒声调,两个促声调。促声调中出现的元音均为紧元音。语法特点有:助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11类。名词有阴阳性词尾,在名词后加bu33表示复数,加zα31表示指小。亲属称谓名词及部分家禽家畜名词前加a55词头,表示尊敬、亲昵。方位名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结合较紧,量词很丰富,数词与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和复数,复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有人称领属的残存形式,仅用在长辈的亲属名词前。疑问代词用疑问语素α55构成。用人称代词重叠中间加一个音节表示反身。动词有时态、态等语法范畴。时态有将行、进行、已行、曾行4种,在动词后加助词或虚化动词表达。态有自动、使动和互动3种,自动、使动态用清浊辅音交替的屈折手段表达。也可用加虚化动词tsi44表示。互动态在动词后加助词表达。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分别表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标志。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有:词汇主要由单音节词及单音节词根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主谓、宾动、补充等。派生词有前加和后加两种方式,但不大能产。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用音译方式从汉语中借入,也有部分意译音,少数从缅甸语中借入。

猜你喜欢

  • 恩达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银谷口”。原为喀木地,名恩达寨、一名恩达塘,东邻昌都,南至怒江溜索桥,西界硕督县,北接西宁,西南毗波密。历为察木多呼图克图辖地。设仓储巴1人,钤束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于

  • 德门内事件

    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擅杀藏民事件。宣统三年(1911),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游历至巴塘,复欲赴云南,因其护照未载有赴云南事,四川省嘱令其回川,盐井营官劝之不听,谓领事不能管其事,坚欲赴滇。营官不得已为其备驮牛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济尔马台河、鄂尔浑河、翁金河。东至鄂尔浑河,南至布尔察克接军台,西至乌拉罕诺尔,北至济尔玛台。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附清。三十年,素泰伊勒登受封

  • 阿济比

    清代西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额德格讷部首领。又译阿济拜、阿济毕。驻牧于费尔干纳盆地一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率兵征讨大小和卓木,遣二等侍卫达克塔纳等往抚,奉书示愿率西布鲁特15部、2

  • 呼毒尼

    ?—前113西汉时匈奴裨王。又作苘毒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昆邪王)归附汉朝,封下摩侯(又作下麾侯)。元鼎四年(前113)卒,子伊即轩嗣,封炀侯。

  • 敦诚

    1733—1799清代文人。字敬亭,别号松堂。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次子。文人敦敏弟。因先祖阿济格争夺皇位赐死,家势败落。乾隆二十年(1755),虽以宗

  • 正净

    西夏职官下品封号。西夏语音“正腮”。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文孝恭敬东南姓官上国柱”称号。下有长艳、闻正、缘集、福合、德称、智观、养孝、善式、才盛、意教、覆全等11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康孟祥

    东汉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献帝兴平元年(194)至洛阳。素有慧学之称。因闻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求得梵本,遂与印度佛僧竺大力协作,译为汉文。自抵洛阳至建安四年(199),先后译出《中本起

  • 察哈尔正蓝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独石口外,东至克什克腾旗界,西邻察哈尔镶白旗

  • 挞马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答摩支”。为“挞马狘沙里”的简称。《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挞马狘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帅众人之官。后有止称挞马者。”始置于契丹开国前,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