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公主
唐代吐谷浑王妃。隋文帝宗室女。隋开皇十六年(596),嫁吐谷浑王世伏,并由柳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至吐谷浑。世伏表请尊公主为“天后”,帝未许。十七年,世伏为国人所杀,依吐谷浑“兄死妻嫂”之俗,嫁世伏弟、吐谷浑王伏允为妻。加强了吐谷浑与隋朝的联系。
唐代吐谷浑王妃。隋文帝宗室女。隋开皇十六年(596),嫁吐谷浑王世伏,并由柳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至吐谷浑。世伏表请尊公主为“天后”,帝未许。十七年,世伏为国人所杀,依吐谷浑“兄死妻嫂”之俗,嫁世伏弟、吐谷浑王伏允为妻。加强了吐谷浑与隋朝的联系。
见“莎车”(1827页)。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亦作“孛极烈”,意为“官长”、“官人”、“总管”、“头目”等。源于契丹语“孛堇”。金初为皇室、宗室显贵之尊官。前加国论、乙室等不同冠词为官名,作升拜宗室功臣之序。收国元年(1
彝语音译。意为黑彝主子们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细荞麦面加工成饼子,解放前专供奴隶主食用。奴隶们只能以荞麦皮、野菜做成的※仆杂充饥。
?—310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子。河瑞元年(309),封齐王。次年,父临终前,委为大司徒,受遗诏辅政。与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并称“三王”,总强兵于内
蒙古国将领。“札八儿”为名,“火者”为宗教职衔,系圣裔之称谓。又名阿刺浅。回回人,赛夷氏。雄勇善骑射。通汉语及诸国语,曾往来大漠南北贩易牲畜。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宋嘉泰三年(1203)从讨克烈部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法河卫,并说清代法河有二:一在吉林城(今吉林市)南660余里入松花江;一在吉林城南400余里入辉发河。
①(?—1779)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多罗贝勒僧衮扎布长子。尚郡君,封多罗额驸。乾隆二年(1737),赐双眼孔雀翎,命御前行走。七年(174
见“乌鲁斯博罗特”(352页)。
西双版纳哈尼族头人称谓。傣族封建领主在哈尼族地区建立一种“卡西双火圈”的行政组织,加封有威望的哈尼族头人为“火圈”首领,称“总叭”,代其行使政治权力。为了对之笼络,让其出门可有仪仗队,出入宣慰使司衙门
?—950五代后汉时期楚王。字德丕。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同母弟。原为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性谨顺,受兄宠爱,受命判内处诸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