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兴额

克兴额

①(?—185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莫勒哲哷氏。初黑龙江驻防,道光六年(1826),以骁骑校随钦差大臣长龄出师回疆。次年,复阿瓦巴特,赏戴花翎。十年,率兵至安集延防守。二十一年(1841),坐失察参领德隆阿等挪用官钱,议处。二十七年(1847),署黑龙江将军。二十九年,请邻属雇船运粮,以补仓储。时东三省军营首次设抬枪,进行演习。咸丰元年(1851)十一月卒。 ②(1889—1950)蒙古族诗人、编译家。汉名包明远。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前旗人。兼通蒙、汉语文。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富有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思想。和诺勒格尔札布等共同筹建“东蒙书局”。除主持编写小学语文课本外,还编译《蒙汉合璧字典》、《详解蒙古语字典》、审订《聊斋志异》、《六部成语》等书。搜集整理过许多蒙古谚语、谜语。创作有讽刺王公喇嘛的《寓言》及《梅花》、《成吉思汗颂》、《杂感诗》、《勉学歌》、《悯农歌》、《拜活佛》和《郭尔罗斯旅行记》等诗歌和散文。其诗歌文字优美,感情丰富,兼有蒙古族古典文学传统和汉族古典文学精华。

猜你喜欢

  • 五姓蕃

    宋代对黔州涪州徼外龙、方、张、石、罗五大姓所统居民的总称。西南夷的一支。汉属※牂柯郡,唐属南宁州。分布在今贵州及四川东部、南部和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地区。宋初常奉职贡,受爵命。治平四年(1067),知

  • 哥解颉利发

    见“阿史德颉利发”(1241页)。

  • 碉房

    藏族地区的住房。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地区。用石块或砖砌成约三四尺厚的墙,以木作柱,楼层间用木板相隔,平顶,一般为2层,富者有3—4层的,底层为牛马厩或仆人住处,二层以上住人,最高层为佛堂,房屋

  • 缅四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置十二宫,缅四为兴宗※延庆宫下之一抹里。

  • 果基·小约丹

    1894—1942又作果基·小叶丹。彝族。四川冕宁县黑彝果基家萨特支头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彝族地区时,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感召下,与红军建立友好关系,赴余家海子面见中共

  • 噶锡鼐策丹扎嘉

    ?—1727清代后藏地方官。汉籍作噶锡鼐色布登喇什,藏俗称阿里公。藏族。※康济鼐兄。雍正三年(1725),清朝撤驻藏清军后,首席噶伦康济鼐长居拉萨,以阿里为要塞之地,故委其为阿里噶本(总管)。五年(1

  •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一汉文双解通俗语汇集。西夏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成书于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木刻本,蝴蝶装,共37页,至少有两种版本传世。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其中记有“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

  • 木荣嘎

    汉名乐景涛。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人。蒙古族。1925年10月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回到克什克腾旗组织军队。最初招募一部分骑兵配合冯玉祥部队在林西、经棚、赤峰一带与

  • 出空格

    见“祝孔革”(1769页)。

  • 米古巴

    珞巴族部落名。意为“下面的珞巴”。门巴人称之为“珞纳”,意为“黑珞巴”,藏族称其为“卡珞”。主要分波觉、嘎窝、雅西3个支系。波觉和嘎窝的祖先为两兄弟,来自波密。雅西支系的祖先原住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