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木语

克木语

我国克木人使用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支。分布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孟腊县和景洪县,约有人口1700人。在国外,克木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地区,约有30万;越南约有3.25万,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泰国约有4000人。克木语有如下特点:单辅音共有30个,复辅音比较丰富,共有47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24个,元音分长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部分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节都有词汇意义。有些词素必须带上附加成分才有明确的意义。克木语的附加成分比较丰富。克木语的主要语法手段使用虚词和词序来表示,没有性、数、格等形态变化。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以名词、量词为中心的修饰成份在中心词之后。克木语有两个方言,即克木曼买方言和南谦(卡别)方言,没有土语差别。国外早有人研究克木语。瑞典学者林德英、史万蒂森等对老挝的克木语作了大量的调查,并著有《克木语音位学与形态学》等书。

猜你喜欢

  • 阔端

    1206—1251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扩端、库腾。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次子。父在位时,受封西夏故地,驻河西,后又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47741户为食邑。太宗七年(1235),率右路军征南宋,

  • 叶尔羌铸局

    清代新疆货币铸造机构。乾隆二十五年(1760)置于叶尔羌(今莎车)。初以军营备用余铜,铸钱50余万,易南疆旧钱,更铸10万腾格。正面铸“乾隆通宝”汉字,背以满文和维吾尔文书“叶尔羌”字。翌年,因旧钱查

  • 讷殷路

    见“讷殷部”(920页)。

  • 帕谿

    藏语音译,意为“祖业”。旧时指中央王朝或西藏地方政府封给贵族的一份薪俸地,属贵族私有,世代相传,视为“祖业”,故称。贵族借此剥削和奴役藏族劳动人民。再有,差巴对于耕种的份地,在保证支差的前提下,有世袭

  • 济尔玛泰卫

    见“只儿蛮卫”(551页)。

  •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

  • 合理只

    见“合里直”(834页)。

  • 图伦碛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贞观九年(635),唐太宗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伐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次且末(今新疆且末)之西。伏允走图伦碛,将讬于阗(今新疆和田)。碛,在此指沙漠。且末至于阗之间

  • 马会伯

    ?—1736清朝将领。陕西宁夏(今宁夏区银川市)人。回族。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四十五年(1706),授直隶昌平参将,累迁云南永北总兵。五十九年(1720),与总兵赵坤率

  • 康熙征噶尔丹纪功碑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于四十二年(1703)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成大小相同的两块石碑,分别竖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小召(崇福寺)和舍力图召(延寿寺)。碑文除提到这两处寺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