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兰州西关清真寺

兰州西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址在甘肃省兰州外城西关内。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雍正七年(1729)重修。寺分三部分:即外院及水房、内院大殿、左北跨院讲经堂等。砖照壁及砖砌的三座门,使外院显得坚实雄壮。砖砌大照壁,是最大的照壁之一,乃伊斯兰教建筑中难得之精品。其特点是:使用了蓝色的琉璃瓦作枋框,同时在花枋、须弥座以及斗拱屋檐上,都用砖雕成精美的花纺。充分表现了回族建筑艺术之特点。它还将礼拜殿的卷棚变成了穿廊及邦克楼(又称宣礼楼),楼为六角形,高四层,玲珑华丽,登斯楼,可远眺兰州全貌。此法国内仅杭州凤凰寺、武昌清真寺用过。完整的工字式平面布置,国内仅此一寺。大殿使用单檐歇山带斗拱,间架及举折又很高大。进深5间14檩,用“减柱移柱”、“彻上露明造”的做法。大殿内部砖墙面上用石灰海漫,在重要地方用阿拉伯经文装饰,墙脚有砖雕。后窑殿外周围不用廊柱,内部装板上,全有彩画,殿内两侧使用隔门落地槛窗,为我国古代建筑中较少见。

猜你喜欢

  • 河东北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天会六年(1128),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二路,北部治所在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置兵马都总管。辖太原府;领节镇州3:汾、代、岚;刺史州9:忻、平定、石、葭、隩、宁化、岢岚、保德、管。兴

  • 马守应

    ?—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老回回”。陕西绥德人。回族。曾为边兵。崇祯元年(1628),率当地回、汉民起义,与高迎祥等同被推为十首领。转战于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众至数万,被誉为“坚甲铁骑”。

  • 莪昌

    即“峨昌”见(1866页)。

  • 哈密至准噶尔路程

    见“使准噶尔行程记”(1458页)。

  • 色提巴尔第

    ?—178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色提卜阿勒氐、色提巴勒氐。乌什人。拜城伯克齐里克(齐)子。父死,嗣位,为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请内附。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徙居巴里

  • 白兴

    即“板升”(1293页)。

  • 罗常培

    1899—1958中国语言学家。字莘田,号恬庵。祖籍吉林宁古塔。满族。萨克达氏。隶正黄旗军籍,萨氏后裔分出罗、老、苍三姓,其出自三姓中之罗姓。后随满族入关,其父于宣统末年曾任宣武门城门吏(又称门领)。

  • 克孜尔千佛洞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

  • 全扬歌

    壮族民间伦理长歌。因用五言勒脚欢(壮歌的一种)的形式写成,亦称《欢全扬》。流传于广西隆山(今马山)、上林、都安、忻城等地。原为“方块壮字”抄本。整理后,共2100行,分《天下不公平》、《天下众财主》、

  • 土文

    我国土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设计于1979年,经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198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土族文字方案“作为试验方案,先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