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

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

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团结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斗争的第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简称农工兵大同盟。1925年冬,内蒙古各地蒙汉各族农民、牧民、工人、士兵代表200余人,在张家口举行大会正式成立,选举李大钊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赵世炎、韩麟符任副书记,吉雅泰、李裕智等为执行委员。在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普遍建立基层组织,进行革命斗争,并出版《农工兵》革命刊物,向内蒙古各族人民宣传革命道理。存在时间不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遭到破坏,但在内蒙古各阶层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 归化城厅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候补知州沈潜修纂。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后成书。手抄本。两函10册,共20卷。卷一参修姓氏、凡例、星度、建置;卷二巡幸、公署,卷三疆域、职官;卷四山川、学校;卷五典礼、田赋

  • 嗢末

    吐蕃部落名。又作浑末。系由唐时随吐蕃贵族出征河陇地区的奴隶组成。《资治通鉴》载:“嗢末者,吐蕃之奴号也。吐蕃每发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往往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众多。及论恐热作乱,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

  • 安国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忸密、捕喝、布豁。昭武九姓国之一。地旧属汉代安息国。位于今中亚两河流域布哈拉地区。都于那密水(今中亚泽拉夫善河)南。商业发达,风俗与※康国同。隋大业五年(609),遣使贡献。唐朝建立

  • 且糜胥

    见“搜谐若鞮单于”(2194页)。

  • 学朗

    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一些村寨对被雇童工的称谓。一般为十二三岁,主要被本家族头人或富裕户雇来看管婴儿和做家务劳动,同主人同吃同住,但其劳动往往超过一般同龄人的负担。雇用时间一般为一二年,离开

  • 中国犹太人

    古代移居中国犹太人的总称。元代汉籍称“术忽”或“主鹘”。阿拉伯语“犹太人”音译。因宗教、习俗与回回人相近,入寺时须用蓝布缠头,清代史籍又称之为“蓝帽回回”。从19世纪在开封发现的犹太碑文推测,其徙居中

  • 容美纪游

    书名。清代顾彩辑。一卷。容美在湖北恩施地区,今鹤峰地。元明时期置土司,清初置容美土司。为土家、苗等民族之居住地。书中记载了当地风土习俗,是研究该地少数民族的重要参考资料。《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辑文。

  • 温吾

    汉代匈奴部落名。见“温犊须”(2283页)。

  • 峒官

    参见“峒僚”(1646页)、“峒”(1646页)。

  • 元孝友

    ?—551东魏、北齐官员。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兄临淮王元或无子,遂袭爵。累迁沧州刺史。为政温和,明于政理,提出“省人帅以出兵丁,立仓储以丰谷食,设赏格以擒奸盗,行典令以示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