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农安塔

农安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于契丹东京道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现存最北的一座大型砖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2—1031,一说建于金初)。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已残破,经整修,现高43米,围长41米。塔基甚高,为契丹塔通行式样。塔身有亚门、平栏门、角梁、斗拱、花拱、西瓜顶圆柱等多种工艺形式。二层以上塔檐密集、逐层内收,使外观轮廓呈孤形,庄重、古朴、优美,为古建筑学家所重视。1953年,修缮塔时,在砖室内发现铜佛、舍利子、骨灰盒、香炉、像牌等珍贵文物。建塔缘由,当地有一传说,距此60里处,有一万金塔村,相传地有龙脉,将出真龙天子与契丹争天下,契丹帝闻之,甚为恐惧,令建万金塔以镇之。当土筑至3丈,龙脉游去,至农安城西门外,遂停建万金塔,另建农安塔。1970年文物工作者作实地考查,在万金塔村确有塔基发现,并出土石雕和薄铁小塔等多种文物。

猜你喜欢

  • 黄掴敌古本

    金初将领。世居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女真族。黄掴氏。金初,从破宁江,取咸州、东京路及诸山寨栅,皆有功。从麻吉破辽兵于上京、阿邻甸等地,后从攻回鹘城(在今蒙古国北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破辽兵9

  •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喀什噶尔境西北界约》。1884年6月3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初十),清朝划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划界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新玛尔拉城签订。条约共

  • 帖睦尔补化

    见“帖木儿补化”(1398页)。

  • 土默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土默特后翼旗,西界喀喇沁右翼旗,南界盛京边墙,北界敖汉旗。元属大宁路,明为泰宁卫地,嘉靖后,蒙古小王子后裔图们居此,所部因号土默特。天聪三年(1

  • 嗢末

    吐蕃部落名。又作浑末。系由唐时随吐蕃贵族出征河陇地区的奴隶组成。《资治通鉴》载:“嗢末者,吐蕃之奴号也。吐蕃每发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往往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众多。及论恐热作乱,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

  • 郭莽寺

    见“广惠寺”(132页)。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七世

    1903—1932清末民国初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名佚。生于西宁曲嘎地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圆寂后,由西宁办事大臣会同达赖喇嘛在青海塔尔寺经金瓶掣签选定为转世灵童,是为

  • 速哈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松阿哩卫,并说。清代有松阿哩乌拉(今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会嫩江、黑龙江入海。

  • 恭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广乐。如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三月,西夏派遣使臣恭罗们色勒裕勒等人赴宋朝答谢太皇太后。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屯城

    见“伊循城”(8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