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千奴

千奴

1254——1324

元朝大臣。玉耳别里伯牙吾氏。提刑按察使※和尚之子。以功臣子,拜武德将军,袭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江浙行省、行台同治杭州,不宜,谏移行台于建康。迁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加明威将军,迁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不畏权势,弹劾尚书右丞相桑哥恃权擅政、蠹国害民之罪。桑哥伏诛后,又谏除其余党乌马儿等。后历迁江北淮东道、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江西湖东、江南湖北两道廉访使。奏劾中书平章伯颜植党营私、徇情弄法之罪,罢黜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任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迁同佥枢密院事。谏请就近取兵戍甘肃,勿调山东、河南蒙古军往戍,以减兵民之苦。十一年,成宗卒,奉海山即汗位,拜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左翼万户府达鲁花赤。仁宗延祐五年(1318),以老请休,居濮上。聚书万卷,延名师教乡里子弟,出私田百亩以给养,赐名历山书院。卒,追封卫国公,谥景宪。

猜你喜欢

  • 铎衮

    ①见“耶律突吕不”(1327页)。 ②见“耶律海思”(1319页)。

  • 讷穆河卫

    见“纳木河卫(一)”(1272页)。

  • 仡偻

    宋代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其名称仅见于南宋诗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辰、沅、靖州蛮有仡伶、有仡、有仡僚、有仡偻、有山瑶”。分布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地区。一说仡偻即指仡佬;另说仡僚、

  • 山夷

    见“山寨夷”(119页)。

  • 野辞氏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一作野律氏或野利氏。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青海果洛境内黄河岸之蛙色尔地方。

  • 引水围鄗

    战国时期白狄鲜虞中山国与赵国的一次战争。鄗邑(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原为狄地,赤狄灭亡后属晋,其后又辗转于齐、早期中山国、魏、赵诸国,成为进攻中山国的战略要地,故后期中山国与赵国屡在此展开争夺。约周显王

  • 哈克图山

    位于内蒙古大巴林西与西乌珠穆沁旗分界处。兴安岭支脉。山的左侧为森林地带,右侧危峰耸立,峡中泉水屈曲下注。

  • 野利遇乞

    ?—1043西夏军事重臣,党项羌族。号“宁令”(大王)。景宗李元昊野利后之兄。西夏建国初与兄野利旺荣分掌左右厢兵马,驻天都山,称“天都大王”。善用兵,有谋略,统领以善战著称的“山界”(横山地区)兵对宋

  • 昂锁

    藏语音译。原意为侦察和守望边境者。后逐渐演变为管理军民的官吏。约始设于元朝,为大活佛下的管理人。至明代演变为大活佛下的政教首领。在安多地区,为政教合一部落中管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其产生有家族世袭、轮流充

  • 梁水

    古水名。先秦曰衍水,汉称大梁水,唐曰梁水,辽又称东梁河,女真语曰兀鲁忽必剌(一作乌勒呼必喇),即今辽河支流太子河(辽代已有太子河之称,因燕太子曾匿此水得名。明作代子河、清作太资河)。有二源,南源出今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