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能合啰”。掌管畜牧事,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6承旨、6都案、14案头。
①契丹部族名。※遥辇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后随生口日繁,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扩大整顿为20部,是部从※乙室活部中析出,自立。由撒里本及其兄益古统领。契丹开国后,会同元年(938)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托毛公贝勒旗。雍正三年(1725),封辅国公索诺木达什次子诺尔布朋素克为札萨克,建旗。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东岸。东至贺
狍皮褥子。鄂温克语音译。亦作“德螫”。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猎民传统的卧具之一。两张狍皮可做1条。有御寒,防潮湿作用。
清代以四川大小金川藏族迁京之人编设的佐领。乾隆四十一年(1776),新来男妇189人,连同以前居京旧人39名,合计228名,初编一佐领,入内务府三旗正白旗。以此项人丁原属土司所辖,无辨文字者,拟以内务
古族名。又称三苗、苗民。据《山海经·海外南经》云:“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详见“三苗”(46页)。
见“大鸿胪”(89页)。
①唐初回纥“内九姓”中的氏族之一。一作药罗葛。世为巨族。自7世纪初年始,回纥兴起后的诸首领※特健俟斤、※菩萨、※吐迷度、※婆闰、※比粟、※独解支、※伏帝匐、※伏帝难、※承宗、※护翰等,以及744年建立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意为“审判”。汉译作“首领”。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即主要协助汗、王、台吉等领主处理本部事务,亦可作为使者处理外部
唐时南诏政区名。为南诏二都督府之一,系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辖域相当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石棉等地。大理国时改为会川府,为乌蛮、白蛮居住地。元至元(1264—1294)中,改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