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兴语

史兴语

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史兴”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流域及其下游冲天河一带,与普米、纳西、彝族杂居。使用人口2千左右。内部较一致,无方言差别。以水洛乡的史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十分丰富,有5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4套。擦音有8套,分清浊、清鼻音。有6个复辅音,都是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塞擦音构成。单元音有21个,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只有1个卷舌元音。复元音有27个,分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以后响为主。后响复元音由i、 u、 y和主要元音构成,共23个,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共3个,三合复元音仅1个。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助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大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语法作用较大,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类,后3类第一人称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变化表示格,有主格、领格和宾格。动词有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经验5种,均用加后缀的方式表达。式有命令、祈求、疑问、否定4种,用加前后缀的方式表达。态分自动、使动、互动、用屈折、加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趋向有6种形式,均用加前缀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多半采用叠音形式,带词头的形容词只重叠词根。形容词可带较丰富的藻饰词。结构助词有限制、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词汇以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为主。复合词构成的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等类。加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不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其次是藏语,有少量纳西语、彝语、普米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阔里吉思

    ①(?—1298)元朝驸马。蒙古汪古部人。爱不花子。尚文习武,好儒学。筑“万卷堂”于府邸,常与儒士讨论经史。先尚忽必烈汗皇太子真金之女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铁穆耳汗女爱牙失里。初受命屯戍和林(今蒙古国哈

  • 咸宁

    后凉灵帝吕纂年号。399—401年,凡3年。

  • 谿卡

    藏语音译。元代已有明确记载,明代已趋完善。原意庄园。藏族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后,为农奴主阶级在农区经营管理其领地、属民的主要组织形式。按领主类别的不同,分为雄(官家)谿、曲(寺院)谿、格(贵族)谿3种。

  • 红宫

    西藏古建筑名。有二解:一指松赞干布在逻娑红山(即今布达拉山)所建之小宫室,称“颇章墀孜玛波”,据《贤者喜宴》载,在赞普芒松王时此宫被焚毁;二指赤松德赞时在桑耶地区所建之红宫,实际是两座神殿,分建于桑耶

  • 瑶族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有“勉”、“甘迪门”、“坳标”、“拉加”、“炯奈”、“金门”、“藻敏”、“布努”等不同自称和“盘瑶”、“过山瑶”、“茶山瑶”、“花蓝瑶”、“背篓瑶”、“八排瑶”、“板瑶”、“白裤

  • 曲出

    见“阔出”(2273页)。

  • 马明仁

    1894—1946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字普慈,经名穆罕默德·尔买勒。甘肃卓尼县人。回族。父正隆,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一大教派——西道堂创教立业元老之一。幼承家学,皈依西道堂。年长善言词,长于理财。191

  • 福征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蒙古语称“布特苏木”,也称“包头召”。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召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砖木结构,为以圆木支撑的西藏式二层楼房。一楼为经堂;无隔墙;二楼供释迦牟尼;护

  • 野狸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环州(今甘肃环县)境。首领庆香。本附属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宋雍熙年间(984—987),被宋将尹宪攻破。咸平六年(1003)投附宋朝,贡马,并助宋抵御李继迁入侵,以功授庆香顺州刺史,

  • 撒拉腰刀

    撒拉族手工艺品。约源自清代,沿用至令。流行于青海、甘肃撒拉族地区。由专门铁匠“刀子匠”打制。长短分10厘米和15厘米两种。刀身狭长,刀刃锋利,刀背沿开有血槽,便于宰杀牲畜时透气通血。刀把以牛角片、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