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廷彪

和廷彪

1681—1910

清代纳西族爱国将领和诗人。字虎臣。云南丽江白华人。总兵※和耀曾之子。出身将门,性刚强,富正义感,好读诗文。光绪十一年(1885),以北京大兴籍贡生科试中举。历任浙江长林盐道使,广东清远县知县,广西思恩知府等职。政令清明,悉心时务,注重振兴文教,曾捐俸千余金及拨付公款,倡建清远县书院和藏书楼。从内地购大批书籍,赠给丽江雪山书院。甲午战役,上书组织民团与日军作战。伊犁事发后,西出玉门抗击沙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应诏参与解京师之围,并克山东德州。常赋诗笔伐侵略者。著有《瓯东集》诗2卷,杰作《铁甲船》,愤怒揭露清廷的腐败和外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指出“船炮非不利”,“所任者在贤”,充分表达了对苦难祖国的赤诚。被誉为“人中杰”,“诗中豪”。光绪三十年(1904),因力主抗战,被清廷废黜。宣统二年(1910)病逝于苏州。

猜你喜欢

  • 坛城木板画

    西夏佛教密宗曼荼罗木版画。木质,两幅。一幅高104.5、宽127.5厘米。圆坛外书写西夏文陀罗尼,右下角绘一男供养人,前有墨书西夏文题款2行8字,译文为“发愿者耶��松柏山

  • 兀的改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

  • 九江王

    见“匋钪冷”(1491页)。

  • 却藏呼图克图四世

    见“罗桑图登热吉”(1424页)。

  • 夺罗果只

    契丹语。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应天皇太后※长宁宫。 “果只”,又译作“果直”,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有4※闸撒,名“牒耳葛太保果直”、“老昆令公果直

  • 回回掌教哈的所

    元代掌管伊斯兰教事务的机构。“哈的”为阿剌伯文的旧译,亦作嘎锥、戛尊、卡迪,意为“伊斯兰教法官”。职司为国祈福和掌伊斯兰教徒之词讼、户婚、钱粮等事。元朝政府初设,时间不详,但称“回回哈的司属”。由于伊

  • 黑里河

    河流名。老哈河支流。蒙古语称霍尔霍河。发源于今内蒙古宁城县和喀喇沁旗交界处的葛家洼梁顶。全长150华里。汇大小数十条河流而成。在黑城附近汇入老哈河。黑城在历史上为名城。战国时期有右北平郡的平冈。西汉著

  • 柳陈

    见“柳中”(1575页)。

  • 陈六

    见“萧孝穆”(1994页)“耶律庶成”(1320页)。

  • 卜奎至呼伦贝尔驿道

    清代东部蒙古地区驿道之一。雍正十年(1732),设置10站,乾隆元年(1736),调整各站之间距离并延长,设17站,长898里。咸丰七年(1857),又增加3站,延长360里,最后成21站,即:从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