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图理琛

图理琛

1667—1740

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阿颜觉罗氏。字瑶圃。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三十六年(1697),转中书科掌印中书,迁内阁侍读。四十一年(1702),监督芜湖税关。四十二年,充礼部牛羊群总管。后坐事夺职。五十一年(1712),复内阁侍读。与侍读殷札礼、理藩院郎中纳颜探望、抚慰明末徙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人,由喀尔喀境越西伯利亚至其地,受到隆重接待。拒绝沙俄引诱,坚持土尔扈特隶属中国,为该部回归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此行往返3载余,经行万余里。及归,成《异域录》2卷,述其道里、山川、民风、物产以及应对礼仪。其书首冠舆图,次为行记。晋兵部员外郎,负责办理军务和对俄交涉。后升兵部职方司郎中,两次受命出使沙俄。雍正元年(1723),擢广东布政使,后署陕西巡抚。五年(1727),调吏部右侍郎。任内,同吏部尚书蔡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在北京与沙俄使臣谈判中俄中段边界问题,后又从喀尔喀郡王策凌等参加中俄中段边界谈判,代表清政府在《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上签字,签订《中俄恰克图界约》。六年,往筑札克拜达里克城。乾隆帝即位,授内阁学士,迁吏部侍郎。后因与俄使私立木牌、擅纳俄商入界,逮问论斩,宽宥。二年(1737),以老病辞官。

猜你喜欢

  • 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

    见“罗卜藏布林拉伊”(1425页)。

  • 君子堂日询手镜

    书名。广西横州志书。一卷。明王济(字汝舟,号白铁道人,今浙江吴兴人)撰。正德十六年(1521),济任横州州判,在官250日,以母忧告老还乡,后作是书,以代口舌,故名。成书于嘉靖元年(1522)秋。内容

  • 马鸿宾

    1884—1960近代西北军事将领。字子寅。甘肃临夏人。回族。马福禄之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西宁镇矿务马队队官,兼理蒙古事宜。1912年秋,随马福祥驻宁夏。历任后套统领,新军司令。因清剿哥

  • 花蓝瑶

    部分瑶族称谓。自称“穹咧”,意为“居在山上的人”。过去男女习惯穿蓝色服装,妇女衣服都绣着斑斓花纹,故称。主要散居于广西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一角。相传其先民从贵州古州(今榕江县)一带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苗

  • 麻星衢

    清嘉庆年间苗族举人。又名麻心俱。湖南西部猪崽坡人。嘉庆年间(1796—1820),应试中田字号举人。曾建议再增设廪生,增生名额,以培养苗族青年。在其出任武昌学政期间,选拔培养不少苗族人才,为民族教育事

  • 阿哈玛特和卓

    见“玛哈图木·阿杂木”(955页)。

  • 西纳格西

    13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藏族。青海塔尔寺西纳活佛世系先祖之一。属东氏家族,为黄色尼东族的西纳支系。早年在卫藏学经,属萨迦教派学者。后赴蒙古,大约于1211—1215年,在蒙古本土谒见成吉思汗,相传

  • 督捕清吏司

    清官署名。初设督捕前、后二司及督捕厅,隶兵部,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隶刑部。雍正十二年(1734),废督捕前司和督捕厅,改督捕后司为督捕清吏司,简称“督捕司”。掌理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事务。各旗凡

  • 白月

    蒙古人对岁首正月之称谓。蒙古语称“查干萨剌”。蒙古族风俗尚白,以白色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故称一年起始月份为“白月”。白月元旦(春节)亦被称为“白节”。此俗始于元代,据《马可波罗行纪》载,届时,大

  • 唐对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初年,吐谷浑时扰河西,唐朝为扫除中西陆路交通之障碍,经营西域,于贞观八年(634),以吐谷浑寇凉州,拘禁唐使赵德楷为由,太宗亲下《讨吐谷浑诏》。翌年,唐将李靖统军从鄯州进击,破吐谷浑。继分兵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