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府经历
官名。府经历为知府下属官吏,职司收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宗卷。秩正八品。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给予敕令、铜印、冠带,准世袭。其职责为承土知府之命,办理有关事务,在无其他府级官员时,即管理土府事务,尽守土安民,修职贡,纳租赋,听征调等应有的职责。其考核、品阶、晋升、降调、革除、承袭等隶吏部文选司。清沿明制,但甚少任用。
官名。府经历为知府下属官吏,职司收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宗卷。秩正八品。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给予敕令、铜印、冠带,准世袭。其职责为承土知府之命,办理有关事务,在无其他府级官员时,即管理土府事务,尽守土安民,修职贡,纳租赋,听征调等应有的职责。其考核、品阶、晋升、降调、革除、承袭等隶吏部文选司。清沿明制,但甚少任用。
1792—1855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世嘉木样活佛。藏族。生于多麦南部(今同仁县保安镇年都乎地区)。其父系清朝官员。乾隆六十年(1795),选为转世灵童。嘉庆二年(1797)赴西藏,经金瓶掣签确定为嘉
金代女真姓氏之一。亦称温迪罕氏。参见“温迪痕部”(2283页)。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所辖傣族土职。明永乐(1403—1424)中,车里宣慰使刀暹答封其子香曩于此。清雍正六年(1728),土酋刀勐比从征勐罕有功,授土守备职。卒,子先勐降等承袭,传至光绪二十八年(19
见“蒲昌县”(2319页)。
又作翰海。有三义。(1)指“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般认为即今内蒙古之呼伦湖和贝尔湖。《史记·匈奴传》:“骠骑(霍去病)封于狼居胥山,弹姑衍,临翰海而还”。《集解》引如淳注曰:“北海名”。《索隐》按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蒙古语称“布特苏木”,也称“包头召”。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召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砖木结构,为以圆木支撑的西藏式二层楼房。一楼为经堂;无隔墙;二楼供释迦牟尼;护
书名。记录白族古代民间传说的史籍。无名氏撰。康熙四十五年(1706)孟夏,大理圣源寺住持寂裕刊刻。内容为“白子国”创始起源,观音十八化等神异故事,摘译自白文※《白古通记》。为现存记载大理白族古老神话传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腮”。掌全国政务,属上司。用50两银印。长官为中书令或中书相,用20两铜包银印,或15两铜印。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载中书位有六大: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