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塞种

塞种

西域古族名。又作塞人。西方称“萨迦”或“塞克”、“斯基泰”、“西徐亚”。为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一支。从事游牧,长于骑射,崇拜太阳与火。公元前2世纪以前,遍布于中亚药杀水(今阿姆河)以北以及伊犁河流域、天山北麓等地,也有少数塞人“世居敦煌”。公元2世纪时,大月氏因迫于匈奴压力西迁,侵据其地,部众分散。一部分南越葱岭,征服罽宾、休循、捐毒等地,后进入印度。另一支则向西南迁徙,侵入索格底安那和大夏;其中一部分则远徙安息东部,在德兰吉亚那(今伊朗锡斯坦)地建立塞人国家,后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向定居农业过渡。部分留居故地者,则与后来迁入其地的乌孙人杂居相处,构成乌孙的一部分。有的学者认为,塞人与月氏、乌孙、吐火罗等族有较密切的血缘关系。据考古发掘报道,其墓葬主要是石墓。墓中随葬品多与火崇拜和萨满教有关。

猜你喜欢

  • 阿肯

    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通称。能随编随唱,即兴歌吟,以“冬不拉”伴奏。在哈萨克族聚居的草原上,每逢节日或喜庆日,牧民都要举办“阿肯”弹唱会。每次弹唱,通常持续数日。先由著名“阿肯”独奏“冬不拉”,之后由男女

  • 谋速鲁蛮

    见“木速蛮” (257页)。

  • 标语

    我国广东省部分汉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广东省怀集县西南部诗洞、永固、大岗、梁村、桥头等乡及封开县与上述地区毗连的长安、金装、七星等乡的部分村庄中。使用这种语言的约有七八万人。

  • 韩友

    1868—1932近代民间摔跤师。俗称“韩六十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回族。生于贫苦家庭。幼体弱多病,稍长,即习武,后专攻摔跤。仗义勇为,好打不平,闻名于绥远、张家口一带。创“左迎门”招术,风靡塞内

  • 华严忏仪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

  • 三勐改流

    约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前后,今云南耿马县境内设有三个傣族土司:勐缅长官司,土长官奉氏;勐撒巡检司,土巡检罕氏;双江县境内设有勐勐巡检司,土巡检罕氏。明谢肇淛《滇略》,称三土司为“三勐”,遂相沿为

  • 达赖喇嘛九世

    见“隆朵嘉措”(2137页)。

  • 火站河

    见“药杀水”(1603页)。

  • 陈六

    见“萧孝穆”(1994页)“耶律庶成”(1320页)。

  • 突厥语词典

    书名。亦称《突厥语大词典》。中国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注释的突厥语辞书。马合木·喀什噶里编著。成书于宋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1074)。共8卷。收词近7500条。作者全名马合木(或译马赫默德)·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