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罗郡王

多罗郡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三等之称。多罗,沿用满语,郡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两合而定此名。册封郡王,授镀金银册,以为延后。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定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十年(1653),列爵12等,改定郡王一子封※长子,待袭郡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定,凡获此高爵者,有属开创帝(汗)业的功封,亦有属帝室中亲贤的恩封。功封者即以其长子反复承袭郡王;恩封者则以其袭次递降,至奉恩辅国公截止,即以此等公爵世袭罔替。郡王,正妻以封福晋,又封侧福晋3人。制以其正福晋一子出封长子或以降袭一等,在未封、未降袭之前,例与正福晋余子同授应封之爵;正福晋余子,初封一等镇国将军;侧福晋之子,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别室、所居妾媵之子,初封三等奉国将军。封前,例需考以满语、马步射,以优、平、劣决定其应封、应降或暂时停封,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游牧蒙古、回部(维吾尔)和藏族中,亦封有此爵,以蒙古者为多。

猜你喜欢

  • 通颊

    藏语音译。吐蕃在甘、青藏区的一种行政军事建置。松赞干布时在今积石山一带建有“通颊九部”,属“下勇武部”管辖。初建11个千户所,称“苏毗如通颊汉户十一千户所”。后于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

  • 巴斯奇斯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巴斯子鄂拓克。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众1300余户。四十五年(1780),首领岳勒达什因效忠清廷,获金顶。驻牧喀什噶尔(今喀什)城西北图舒克塔什卡伦外,

  • 王新福

    渤海王国大臣。文王大钦茂时官紫授大夫、行政堂省左允,封开国男。唐宝应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762)秋,奉命使日,与归国日本来使伊吉益麻吕同行。十月,抵加贺(今福井)登陆,十二月,入日京城(今日本奈良

  • 葱岭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第二次征西突厥沙钵罗汗阿史那贺鲁之行军建置。永徽六年(655),唐以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行军大总管西征。显庆元年(656),破葛逻禄、处月2部于榆慕谷。副总管周智度破突骑施、处木昆部于咽城。副

  • 伯要儿

    见“伯言儿”(1090页)。

  • 禁约青海十二事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古之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主要内容有6方面:一、不准青海蒙古人自称盟长,并扰累番众。二、不准和硕特部兼并喀尔喀、辉

  • 武隆阿

    ?—1831清朝将领。七十五之子。监生出身。嘉庆元年(1796)至七年(1802),随军于湖北、四川等省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军。由副前锋校升头等侍卫、副都统。八年,署贵州古州镇总兵。次年,调署广东潮州

  • 人租

    解放前贵州赫章等地彝族土司、土目统治区的一种剥削制度。黔西北一些彝族土司、土目根据承租者的依附程度、田地的腴瘠,分为鸡租地、羊租地、猪租地、粮租地、人租地等多种。人租地又有两种:(1)活人租,即凡租种

  • 帕特玛

    参见“巴特满”(412页)。

  • 乌赤

    即“倭赤”(18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