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倧教
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宗教,亦称“檀君教”。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创立于1909年。信奉朝鲜古代神话中的始祖神-檀君。它把世界分为三个等级:天主、人类及除人类以外的万物。并认为人们的智慧与天主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人具有“三妄”,因此有时迷途。人的悟性与万物相同。却因为人有“三真”而能够“自悟”,认为最后人“归真”而成天主。强调“自身修养”及民族意识。在反日斗争中吸引了众多朝鲜族信徒。
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宗教,亦称“檀君教”。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创立于1909年。信奉朝鲜古代神话中的始祖神-檀君。它把世界分为三个等级:天主、人类及除人类以外的万物。并认为人们的智慧与天主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人具有“三妄”,因此有时迷途。人的悟性与万物相同。却因为人有“三真”而能够“自悟”,认为最后人“归真”而成天主。强调“自身修养”及民族意识。在反日斗争中吸引了众多朝鲜族信徒。
即“劾里钵”(1495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一作哈咂簇。属西宁卫管辖。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朝。其族有户400,口900余。其民无庐室,多罽帐。永乐十七年(1419),其族指挥、千户、百户等入朝贡马,赐之钞、币等。宣德十年
渤海国宗王、大臣。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一说《高丽史》记“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其中“均”为衍文,老与司政连读,即大元钧为“老司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
即“闻国兴”(1726页)。
西夏石雕。白沙石质,近似正方体。长65、宽67.7、高57厘米。圆雕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突出,鼻梁短粗,獠牙外露,下颚置于胸前,裸体,肩与头齐,肘部后屈,双手抱膝,下肢屈跪,背
爵名。清宗室中爵位之一。分一、二、三等。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居末。顺治六年(1649),列爵十等,居九。十年(1653),列爵十二等,居十一。乾隆十三年(1748),终定封
清代满族医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字梦香。由侍卫累官福建总兵。擅长医学,著有《百一三方解》。
见“散毛宣抚司”(2169页)。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山区毛南族传统养育的肉用牛。已有百余年历史。传说由※三界公(毛南族最崇敬的善神)传授而来。此地山高土瘠,耕地面积有限,人们便利用当地野生植物多、杂粮丰富的优势发展菜牛和猪鸡等家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18世纪中设置。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娘江曲沿岸。其地处西藏与不丹、印度往来的要隘通道。松赞干布时代,门隅为赞普亲自绘制《吐蕃地图》中的罗刹女左手心。座落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