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夹城之役

夹城之役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梁开平元年(907),朱温代唐建梁。五月,遣将康怀英率兵10万围晋将李嗣昭镇守之潞州(治今山西长治),筑垒环城。晋王李克用遣周德威统兵赴援,屯于余吾(今山西省留县西北余吾)。率先锋挑战,时有俘获,怀英不敢攻战。后朱温以李思安代之。思安别筑外垒,谓之夹寨(夹城),并自东南山口筑夹道,以通馈运,自是梁军坚壁夹寨,周德威宿兵于乱柳(今山西屯留境)。次年三月,朱温乘李克用卒,庄宗李存勖新立之机,亲统军至泽州(治今山西晋城东北),以刘知俊为招讨使代思安,以范君寔、刘重霸为先锋,牛存节为抚遏统梁军于长子(今山西长子),以援攻围潞州之梁军。四月,李存勖召周德威返太原。梁军戒备渐松懈,朱温亦从泽州归洛阳。李存勖遂发军太原至潞城县黄碾村下营。五月辛未朔,率亲军伏三垂冈(今山西屯留县东南)。翌日,乘天昏雾,进军直抵夹城。时李嗣源总帐下亲兵攻东北隅,李存璋、王霸率丁夫烧寨,截夹城为二道,周德威、李存审各分道进攻,军士鼓噪,三道齐进,李嗣源破夹城东北隅,率先掩击,梁军大败,南奔,投戈弃甲,噎塞行路。晋军斩首万余级,获梁将300人,刍粟百万。康怀英得百余骑出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上)而遁。潞州围解。

猜你喜欢

  • 和宁路总管府

    元朝地方官署名。自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和林,为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世祖前期五朝之都城。至元九年(1272),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定都大都后,和林成为元朝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同年五月,立和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末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哈尔噶朗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布尔噶素图接本部右翼左旗及左翼右旗南至图木斯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噶勒齐老接本部中后旗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三十年

  • 六诏

    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

  • 高昌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而得名。后传入中原,在南北朝和隋代,该乐依附于龟兹乐。唐代被正式列为十部乐之一。主要乐器有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

  • 敖尔布

    即“鄂尔布”(2049页)。

  • 瓦桥关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间一次重要战役。瓦桥关位于宋雄州(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与益津关(今河北霸县)、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合为重关三镇。后晋时,石敬塘曾割让给契丹,显德六年(959),为后周收复。后一

  • 伯牙兀惕

    即“伯岳吾”的复数。见(1090页)。

  • 商胜

    明初云南武定女土官。彝族。统领南诏三十七部之一武定部。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取云南时率先归附。次年,改为武定军民府(治所在南甸,今武定县东),受命署理军民府事。十六年,遣使赴京贡良马。诏赐诰命、

  • 吐谷浑语

    古代吐谷浑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鲜卑语。有本民族文字,今已失传。据《隋书·经籍志》载,有用鲜卑文字著录的典籍《国语》、《鲜卑语》、《鲜卑号令》等10余种,今已佚。

  • 十二土默特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