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家庭公社

家庭公社

原始社会中后期由若干血缘近亲家庭组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单位。萌芽于母系氏族晚期,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制阶段。在母系氏族繁荣期,氏族内划分出若干个母系大家庭公社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实行平均分配,民主管理,生产资料仍归氏族所有。男子实行从妻居婚,同妻子组成对偶家庭,惟不算妻方氏族的成员。随着生产的发展,男子在社会和生产中的地位提高,不愿再屈居妻方,转而将女子娶回家,于是,从妻居的对偶婚变为从夫居的对偶婚,母系家庭公社随之演变为父系家庭公社。父系家庭公社前期,生产资料仍为公有或集体占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单个的对偶家庭只是共同生活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民主气氛较浓,男家长虽组织生产和主持宗教祭仪,享有较高地位,而父权尚不突出。到父系家庭公社后期,由于公社内私有制成分增多,个体家庭逐渐将牲畜、收获物、住宅等变为自己的私产,家族共耕地也演化为私有伙耕地,从而导致家庭公社分裂瓦解。有学者将前期的父系家庭公社称为民主型,后期的称为父权型或家长制家庭公社。家长制家庭公社有其显著特点,一是家庭成员包括被收养人和奴隶;二是父权突出,家长可以支配全家成员,对家内奴隶拥有绝对权力。孕育于家庭中的奴隶制表明,此类家庭公社的一只脚已开始迈入阶级社会门槛。家长制家庭公社并非普遍必经的阶段,有的族群由父系家庭公社向农村公社演进,再过渡到阶级社会。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拉祜族保留着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双系大家庭公社,基诺、苦聪(拉祜族支系)、怒、勒墨(白族支系)、独龙、德昂、布朗、哈尼、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珞巴、僜人、黎族等,程度不同地存在父系家庭公社或残余。有学者根据上述民族家庭公社的特点,将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苦聪人、黎族的家庭公社视为依次递进的5种类型。

猜你喜欢

  • 速尔哈赤

    见“舒尔哈齐”(2262页)。

  • 曹万兴

    清末伊斯兰教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出身武术世家。精通阿拉伯文和《古兰经》、道光年间(1821—1850)掌教天津清真大寺。为人刚正,备受时人拥戴。功课之余,潜心于阿拉伯文书法。长于改兰

  • 季隗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的夫人。出身于赤狄䥶咎如氏。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䥶咎如与白狄发生冲突,与其姊叔隗同被白狄俘获。会晋公子重耳在母舅白狄狐氏避晋国内乱,遂被白狄双双献与

  • 和罗噶路

    即金胡里改路。清文献改用此名。并认为,和罗噶(胡里改)非瑚里哈河(牡丹江),应是今乌苏里江。

  • 者不登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正统后所设只卜得卫同作扎穆图卫。

  •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人口14502人(1990)。族名源于14世纪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年在位)。汉籍文献译称为“月即别”、或“月祖别”。为16世纪初年昔班后人及其属

  • 完颜银术可

    1073—1140金开国功臣。又作银术哥、银术割。女真族。完颜氏。辽末,奉阿骨打命,与习古迺使辽,还,以辽帝荒于政,上下解体等政事人情告阿骨打,建言伐辽。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从阿骨打大败辽都统

  • 哈剌阿思兰都大

    蒙古国时期高昌畏兀儿人。玉龙阿思兰都大之子。高昌“巨室”,“都大”即“巨室”之意。成吉思汗四年(1209),畏兀儿亦都护巴尔术阿而忒的斤战胜蒙古夙敌蔑儿乞部脱脱子忽秃后,遣其与察鲁等4人向蒙古奏捷。后

  • 丑闾

    ?—1352元朝官员,唐兀人。字时中。元统元年(1333)进士。累官京畿漕运副使,出知安陆府。至正十二年(1352),蕲州曾法兴军犯安陆,募兵数百,帅以拒之。旋被攻破,军民溃乱,乃朝服公堂,喻曾军以逆

  • 儋州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析珠崖郡地置。治所在义伦,辖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儋州。宋熙宁六年(1073),改为昌化军。南宋绍兴六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