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屠寄

屠寄

1856—1921

清末史地学家。江苏武进人,字敬山,号结一宦主人。光绪十四年(1888)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任广东舆图局总纂,主修《广东舆地图》。十八年(1892)中进士,授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后历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扬州仪董学校、奉天大学堂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正教习、南通国文专修馆馆长等职。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武进县民政长、北京大学国史馆总纂。长于史地之学,好诗词骈文,尤长于蒙古史。积20余年之力,广泛采集汉文文献及国外史料,于若干史迹发生处进行实地踏勘,撰成《蒙兀儿史记》160卷(其中14卷有目无文),纠正《元史》不少讹误,补人物传甚多,并大量弥补《元史》早期蒙古史,四大汗国史以及蒙古、色目重要人物事迹记载之阙略。又仿《通鉴考异》,以双行夹注形式对蒙元史史实、时间、人物、世系、官爵、地理、部族等作出详尽考释,时有精僻见解。著作还有《黑龙江舆地图》、《黑龙江舆地图说》、《黑龙江驿程日记》、《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成吉思汗陵寝商榷书》、《答张蔚西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结一宦骈体文》、《结一宦诗略》、《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未刊稿有《元秘史地理今释》、《元秘史注》、《黑龙江水道记》、《柳边考古录》、《东陲释地诗》等。

猜你喜欢

  • 清真寺

    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泽,意为“礼拜的场所”。一称礼拜寺。在中国,为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之民族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聚会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唐称“礼堂”,宋元称“清净寺”、“真教寺”,元末

  • 回回国子学

    元朝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的学校。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于大都(今北京)。收官吏、富人子弟入学受教。延祐元年(1314)更名“回回国子监”,设监官,授学士之职,教亦思替非文字。生员学成后

  • 镇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大德十年(1306),阿里不哥第三子乃剌忽不花之子孛罗始受封。阿里不哥第四子剌甘失甘之子那怀(又作那海)于至治三年(1323)袭封。

  • 迁那

    烧当羌首领。※滇吾九世孙。东汉后期,率种人归汉,被封为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处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其后裔于十六国时期建后秦。

  • 舐碱鹿

    亦作舔咸鹿,又名呼鹿,或哨鹿。契丹民族一种猎鹿方法。契丹皇帝嗜猎,※秋捺钵以射鹿及虎为主。鹿性嗜咸,遂洒盐于地,并吹鹿哨以诱。“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

  • 邦金六定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娘江曲沿岸。18世纪中叶按地域区划的六定为:邦金雪参堆定、邦金雪参麦定、卡瓦定(一作“木曲定”)、笼崩定、拉子康门定、加住定(一作“莫圈定”)。

  • 冈志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又名《冈上志》。作者佚名。据考此书成于清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约1722或1723年左右)。不分卷。内容分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风俗、寺院、街巷、人物、儒林、隐逸、名师

  • 西盟

    地名、县名。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在库杏河与南锡河之间,东邻澜沧,南接孟连,西、北与缅甸相临。唐代属南诏辖地,元时属木连路军民府,明清属孟连长官司,清末归镇边直隶厅管辖,1913年划入澜沧县。境内尽为南

  • 杰尊·贡噶顿珠

    1419—1486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藏族。上密院创建者。生于后藏江孜的乃宁地方。于纳塘寺出家。随顿珠巴(宗喀巴八弟子之一)修习《释量集注》等经。后于哲蚌寺听杰尊·喜饶森格讲授《秘密根本七法》,博

  • 海剌儿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蒙古、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永乐三年(1405)十月,泰宁、朵颜、福余、建州、兀者等卫指挥章乞帖木儿等52人,恺腊儿鞑靼把秃、九山鞑靼野麻哈等45人来朝贡马。同月,设此所,以来朝之把秃等为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