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底页

底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大房子”或“母系家族”。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保留的一种母系家庭公社残留形式。由属同一始祖母的若干女性后裔的对偶家庭组成(男性婚后从妻居),通常包括六七个对偶小家庭,共四五十人,也有超过20多户上百人的。同住在一所大房子中,内以木板或竹篾相间,每个间隔设有火塘,为每一对偶家庭居室。有共同的耕地、牲畜等财产,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家族长由年长有能力的妇女担任,负责安排生产,主持召开家庭会议,处理内外纠纷等等。家庭血缘系统按母系计算,财产由女儿继承,儿子因外出结婚无继承财产的权利。最初是一个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母系大家庭。抗日战争前,在巴卡乃、南波的、完糯、完卡等地仍保留着这种较为完整的母系家族。后来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男性在生产中地位的提高,女家族长已由外来的女婿或儿子担任,并出现男成员不到妻方氏族结婚的现象,在同一大家庭里产生母系和父系并存。许多对偶家庭还各自分头生产,甚至从大房子迁到田头临时住房居住,全年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劳动和生活,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到大家庭来过一段共产制生活。到解放前夕,大多已基本解体。

猜你喜欢

  • 达尔哥拉卜他卡

    烤鱼片。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旧时吃鱼的方法之一。多用鲤、鲟、鳇、胖头等较肥的鱼烤制。一般加盐和拌上江葱(赫哲语称“恩古特”)即可食,喜吃辣的加一些野辣椒

  • 乌古论元忠

    ?—1197金大臣。本名讹里也。其先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独拔古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太祖阿骨打婿乌古论讹论子。娶世宗长女鲁国大长公主为妻。正隆六年(1161),从海陵王攻宋。世宗即位辽阳,奉太保完颜

  • 莫护跋

    三国时鲜卑慕容氏首领。前燕国君※慕容皝高祖。魏初,率部自北方入居辽西,依附于魏,从宣王司马懿破公孙氏,因功封率义王。以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为中心建政权。慕燕代之步摇冠,遂敛发袭冠,一说因故被诸部

  • 河西字

    元代对西夏文的称呼。西夏所创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称蕃书、蕃字或蕃文,后世称为西夏文。元代仍流传使用。因西夏已灭亡,其故地在黄河以西,故改称此。

  • 西土默特

    见“归化城土默特”(522页)。

  • 马福塔

    ?—1640清初将领。满族。纳喇氏。世居哈达部。雅虎之子。太祖努尔哈赤时,率属部18户来归,封牛录额真(汉译佐领),与其弟满达尔汉分领其众,隶正黄旗满洲。后金天聪五年(1631),晋户部参政。八年,屡

  • 布孔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伊盟事变

    国民党军队镇压内蒙古伊克昭盟蒙古族人民激起的事变。又称“三二六”事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任命陈长捷为伊盟守备军总司令,并率部队进入伊盟,实行“党政军一元化”政策和“反共灭蒙”的方针,镇压抗日群众

  • 阿庐朵里

    即“阿鲁敦”(1218页)。

  • 兴圣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女古斡鲁朵”(“女古”意为“金”,“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