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房谟

房谟

北魏、东魏官员。字敬放。河南洛阳人。其先世代(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屋引氏(后改为房氏,一说屋引氏乃高车之遗族,后归西部鲜卑)。正光(520—525)末,历任昌平、代郡太守。及六镇起义,率部人入九峥山,结垒拒守。后率部奔中山,朝廷以其晓北边人情,任假燕州事。北转至幽州南,为鲜于修礼所执,后陷于葛荣军。葛荣败,被尔朱荣启授行冀州事,迁太宁太守、东北道行台。中兴二年(532),迁颍川太守。受大丞相高欢赏识,委为丞相右长史,兼大行台左丞,随欢征西魏。东魏天平三年(536),命为行定州事,因执意留仕欢左右,固不肯行,被欢责而罢之。未几,出为兖州刺史,选用清廉,僚属守令,百姓安之。转徐州剌史,拜侍中,监国史。寻兼吏部尚书,加卫大将军。以子房子远谋反罪,解官。久之,诏复本将军,起为大丞相左长史。后授晋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又摄南汾州事。招抚与西魏接界之酋长、镇将及都督、守、令。武定(543—550)末,受高澄嘉赐。卒于州,赠司空,谥文惠。

猜你喜欢

  • 巴鲁忽歹

    即“巴儿忽”(407页)。

  • 贵霜

    西域古国名。见《后汉书·西域传》。大月氏西迁大夏后百余年,其贵霜翎侯丘就却灭其余四翎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并征服安息、高附、濮达、罽宾、天竺等国。此中亚古国约兴起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约2世纪初叶,迦

  • 官设台站

    见“中央台站”(295页)。

  • 敖斯莫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稷子米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由“哈乌顺·阿莫”音变而来,意为“蒸过的米”。达斡尔族旧时吃的米食,以稷子米为主。将稷子加工成米有两种方法,此为其一,即将稷子放在锅内用水蒸沸后炕干

  • 嵬名济

    西夏惠宗、崇宗两朝大臣。党项羌族。大安八年(1082)任西南都统时,投书宋泾源路经略司请和。于永乐之战西夏大胜后,仍礼事宋朝,致书宋泾源总管刘昌祚,望两国欢好。十一年(1085)出使宋朝。宋哲宗赐以奉

  • 噶布什贤超哈

    即“前锋兵”(1743页)。

  • 阿勒答

    蒙古族测量长度的单位。蒙古语音译。始见于《蒙古秘史》,旁译作度,总译作度亦作步。即成人向左右分别伸直两手,从左手中指尖端至右手中指尖端的长度,约五至六尺(因人而异),与汉族的“度”相同。早在成吉思汗以

  • 墨洼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四川红原县境内,东、南邻松潘县,西连阿坝,北接若尔盖。属纯牧区。原为西康北部章谷(今炉县)和色达附近小部落,游牧于墨柯河一带,故名墨洼(西康藏民称麦巴)。土官南木洛,因抢劫事与邻近部落屡

  • 汪直

    ?—1483明宪宗朝太监。广西桂平县人。瑶族。成化初年(1465),两广总督韩雍镇压大藤峡瑶民起义时被虏,因年幼。送至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后升迁御马监太监。为人狡黠,善奉迎,深得宪宗青睐,被密派伺察宫内

  • 渤海国记

    ①书名。一作《渤海记》,已佚。唐张建章(字会主,汉族,806—866)著。凡3卷。成书于大和九年(835)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记有此书。元末书尚存。书中所记,皆为作者大和七年至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