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萨

拉萨

地名。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位于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古称逻些或罗娑,意为“山羊地”,为吐蕃都城。唐文成公主入藏,奉释迦佛像至此,遂改今名。因全年日照充足,又称“日光城”。城内外有大、小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药王山,唐蕃会盟碑等名胜古迹,为全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设此,达赖喇嘛常年居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历史上历经动乱,最著者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3)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入扰,乾隆十五年(1750)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光绪三十年(1904)英国侵略军包围布达拉宫,逼签“拉萨条约”等。内乱外患及封建农奴制统治,影响城市建设,直至西藏和平解放前,城内建筑,除布达拉宫及若干大寺外,仅有八角街一条主要街道及城周古老碉房,现市区扩大,由原辖7个县增至11个县。经济发展,有水电站、火电厂及水泥农机、面粉、印刷等厂,大、中、小学、医院、邮电、新闻、出版等大楼。川藏、青藏、拉亚(东)、拉泽(当)等公路交会于此,还建有可供巨型飞机起落的机场,城市面貌日益现代化。

猜你喜欢

  • 斡笃?

    见“窝笃��”(2297页)。

  • 额真

    清代官员。又作厄真、阿真、额巾。满语音译,“主”的意思。最初为奴仆对家主,臣民对君主的尊称。后演变为官号。清代八旗制度规定,旗的各级官长分别称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梅勒额真(副都统)、固

  • 阑遗户

    见“孛兰奚”(990页)。

  • 折可适

    1050—1110字遵正。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克俊子。幼弱,喜读书。沈厚有智略,善驰射。经鄜延帅郭逵荐举中廷试,补披带班殿侍,充鄜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从种谔出塞,以勇健知名。元丰五年(1082),宋夏

  • 真定

    见“真宝”(1818页)。

  • 乞寒舞

    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又称泼寒胡戏、乞寒泼胡,简称乞寒泼寒、泼胡。多于寒冬腊月间举行。届时,人们聚集街头巷尾,或赤身裸体,或戴神鬼、兽形面具,或骑马胡服,互相用水浇泼,至而泼洒行人,狂而作

  • 熟仓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环(今甘肃环县)、会(今甘肃靖远县东北)2州境。有族众5000余帐。会州首领咩㗭、环州首领癿遇投附宋朝。宋淳化二年(991)十一月,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以其不附己,向会州

  • 洞庭山

    见“湘山”(2277页)。

  • 药方

    书名,蒙医简明方剂学著作。18世纪初内蒙古乌珠穆沁旗台吉衮布札布撰。蒙文42叶,木刻本。书中介绍蒙医验方,兼收藏、回、汉医及印度药方。按对症治疗将药方分为102个项目,详述每个药方可能配合不同引药,针

  • 马拉坎达

    见“撒麻耳干”(2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