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五代史记》,又称《五代新史》,后与《旧五代史》对称,改用今名。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修。官至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约景祐三年(1036)动笔,经近20年,至皇祐五年(1053)勒定。其学生徐无党为本书作注。记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07—960) 13帝54年历史。取材多本《旧五代史》,兼采《五代通鉴》、《五代会要》、《唐余录》、《九国志》及小说、笔记等,为研究五代十国主要资料。仿《史记》体例,用《春秋》笔法,以五代本纪、列传综合按时间先后编排,记载了以沙陀人李克用后裔为主所建后唐、刘知远创建后汉、西域胡人(或称沙陀人)石敬瑭等之后晋及汉人朱全忠创建后梁、郭威所建后周之兴衰。《世家》专记沙陀人刘崇创建北汉及汉人所建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等10国的起落,《十国世家年谱》,表列各国建立和传袭年代。并改《旧五代史》之《外国传》为《四夷附录》,叙述契丹、奚、吐谷浑、达靼、党项、突厥、吐蕃、回鹘、于阗、高丽、渤海、新罗、黑水靺鞨、南诏、牂牁蛮、昆明、占城等分布、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及与中原关系等等。其中契丹传据胡峤《陷虏记》材料,尤为详尽可贵。是研究五代十国民族史的重要典籍。书初刊于北宋神宗时,后有南宋庆元本、明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库礼

    ?—1650清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崇德五年(1640),随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明,围锦州,因功授骑都尉世职。七年,擢户部参政。顺治元年(1644),任户部侍郎。二年,以随军进关攻

  • 恰博特沟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

  • 洛桑土登晋美嘉措

    1792—1855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世嘉木样活佛。藏族。生于多麦南部(今同仁县保安镇年都乎地区)。其父系清朝官员。乾隆六十年(1795),选为转世灵童。嘉庆二年(1797)赴西藏,经金瓶掣签确定为嘉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门壁残存藏文题记

    敦煌莫高窟17窟藏文题记之遗存。共3行,墨书,题于门壁土墙之中上部,文字被门框划残,遂难窥全貌。从文字看当是吐蕃文字改革后者。所存残文义为“甘州之众人……之……每……谒见之后……(献)九(匹)氆氇……

  • 咄罗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史载武德六年(623)曾向唐献名马、丰貂,以示友好。时契丹析为8部,拥兵4万,部之酋长,号称大人,平时牧猎,各部自行,凡调发攻战或国有灾疾则8部聚议,常推一大人建旗

  • 永租地

    亦称永佃地。清末汉族农民为开垦或租种蒙民地,缴纳一定地租而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一般在契经约上注明“永远管业”字样。只准汉人退还,不许蒙民回赎。这种关系的形成,有的因蒙古业主负债于耕种者,无力偿还,将土地

  • 成达师范学校

    回民学校名。地在山东济南市西关穆家东门清真寺内。创建于1925年4月26日。由该寺阿訇马松亭等共同发起创办。取“成德达才”之意。以“施行师范教育,以造就健全师资,启发回民意识,阐发回教(伊斯兰教)文化

  • 石祥祯

    ?—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颇通文墨,多谋而知兵。咸丰元年(1851),随弟(一说堂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在石达开麾下参赞军事,因其足智多谋,甚倚重之。

  • 巫蛮

    汉代对巫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秦置巫县,汉属南郡,故又泛称为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有渊源关系。分布在今四川巫山县。和帝永元十三年(101),以郡县收税不均,怀怨恨,遂在许圣等率领下屯聚举兵。次年

  • 葛剌汤千户所

    明代乌思藏地方卫所名。洪武(1368—1398)初置,治所在今西藏扎囊。洪武十八年(1385)正月,定秩为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