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明寺

景明寺

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宣武帝元恪景明(500—503)中立。在城南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山,背倚洛阳城。青林垂影,绿水环绕,山悬台观,一千余间,复殿重房,疏窗交映,屋宇相对,青台紫阁,飞道相通,房檐之外,皆是山池,松竹兰芷,流香吐馥。至正光(520—525)中,灵太后胡氏始命造七层浮图一的。妆饰华丽,与※永宁寺齐等。寺有三池,种植萑蒲菱藕,青凫白雁浮沉于绿水之中。每年四月七日,京师诸佛像皆聚此寺,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以庆释迦牟尼生日。其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名僧德众,负锡杖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马拥挤,热闹非凡。永熙(532—534)中,曾诏国子祭酒邢子才为寺撰碑文。

猜你喜欢

  • 乌重胤

    761—827唐朝宰相。字保君。先世本为乌洛侯国胡人,初以国为氏,徙张掖后,始改乌姓。一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河东将乌承玭子。少为潞州牙将,后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以擒暗通王承宗之昭义

  • 木答忽

    见“杨木答兀”(979页)。

  • 散即思

    ?—1432明代撒里畏兀儿首领。又译散西思。明洪武四年(1371),任曲先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十二年(1424),因与安定卫指挥哈三之孙散哥劫杀朝使,遭都指挥李英攻击,逃遁。宣德(1426—1435)初

  • 俄洛族

    见“果洛克族”(1440页)。

  • 多布库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多布库尔路协领公署”。因所统居民分布在多布库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人的氏族组织及分

  • 答几

    广西大苗山地区部分苗族的自称。详见“苗族”(1335页)。

  • 吐蕃宣尉司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即:※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今前藏、后藏、阿里及以西拉达克地区)、※吐蕃等处(今甘肃、青

  • 苏温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苏完河卫。永乐四年(1406)二月,与塔鲁木等三卫同时设立。十月,其地首领府剌出、哈剌罕等来朝贡马,以府剌出为指挥使,哈刺罕为指挥同知,余为千百户镇抚,赐钞币。辖有今

  • 新保

    ?—181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都拉喇氏。隶黑龙江镶白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作战勇敢赏戴花翎。嘉庆二年(1797),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赐号库尔库巴图鲁,旋授佐领。九

  • 长其国

    “侬峒起义”后建立之国号。北宋宝元二年(1039),侬存福建于广源州(治今越南北部高平省),同年被交趾李氏王朝所灭。详见“侬峒起义”(1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