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颇语支

景颇语支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语支之一。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和中印边境东段一带。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洛渝和察隅地区。使用人口不足5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中国境内属景颇语支的语言有景颇语、独龙语、阿侬语、格曼僜语、达让僜语、义都珞巴语、崩尼一博嘎尔珞巴语、苏龙珞巴语等。它们之间的远近关系大致可用下表加以表述:

表中苏龙珞巴语和崩尼一博嘎尔珞巴语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语言,它们不仅彼此差别大,与同语支的其它语言差别也大。它与印度的嘎若语支的关系如何,因未作详细比较,尚难作结论。语言特点:单辅音中塞音、塞擦音一般只分清浊或送气不送气,塞擦音有2—3套,个别语言只有一套。复辅音数量不多,个别语言已无复辅音。单元音一般不分长短,但带韵尾的主要元音有分长短的现象。出现少量前响复元音,辅音韵尾基本完整保留。声调发展不平衡。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彝语支小。有弱化音节,以前弱化形式为主。语法特点是:有丰富的粘附形态和屈折形态,形态、助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量词不发达,量词和数词结合的次序多数语言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数词直接可以表量。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形容词作定语与中心词的次序较自由,在一定条件下可前可后。结构助词不如羌、彝等语支丰富。语序上的差别不大。词汇特点:多音节词占优势,有丰富的构词词头,各语言的词头有起源上的共同性。四音联绵词十分丰富,它在丰富词汇的感染力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合成构词和派生构词在丰富词汇方面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不同语言因居住环境不同还吸收了相邻其他民族语言的借词,但所占比重都不很大。

猜你喜欢

  • 著力兔歹成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简称著力兔台吉、招力兔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孙,※不只吉儿台吉子,※多罗土蛮把都儿黄台吉弟。初与父兄驻牧于山西偏关外六、七百里处,即今土默川一带,后

  • 昂巴达拉

    村名。亦作阿马达拉、安巴达拉、阿马土拉。满语和蒙语音译。意为“驻藏大臣和达赖(代表曾到此地)”,故名。位于西藏门隅地区南端,北纬26°9′、东经92°1′。清咸丰二年(1852,藏历水牛年),西藏地方

  • 赵昆

    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承裕。※赵梁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理屯局额外税赋。后因无意混迹官场,以病疾为由乞归家休养。居临洮南山别墅,适意山水诗赋,颐养天年。

  • 左所土千户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土官喇世英帅众归附,清准其请,仍授土千户职。五十一年(1712),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

  • 岱总汗

    见“脱脱不花”(2082页)。

  • 古睦德

    ?—1704清朝将领。土默特部人。蒙古族。纳喇氏。锡喇布长子。初任佐领。康熙九年(1670),承袭都统职,掌土默特左翼,驻守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二十五年(1686),受命卫护,投清之厄鲁特部和

  • 元典章

    书名。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前集60卷,附新集,不分卷,两册。元朝官修,汇集圣旨条画、律令格例及司法部门判例等档案材料的总集。前集收录的材料,起中统元年(1260)迄延祐七年(1320),新集所辑

  • 耶律楚材

    1190—1244蒙古国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世居燕京(今北京),精通汉语文,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原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

  • 比丘邦静根诉状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79号卷子。全卷藏文23行。系对比丘邦静根诉状的审理文书。静根之女奴洒邱子有女3人。静根将其母女4人供养给寺院,作寺户服役,后因这些奴隶又有子女数人,对其

  • 怯惕

    为“乞颜”的复数。见“乞颜”(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