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忽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见“民期”(667页)。
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比较成型的原始宗教。曾流行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蒙古、达斡尔、土、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雅库特人中。亦有人将北美印第安人和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八邻部人。至正七年(1347)九月,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秃鲁和伯等,率本部蒙古牧民发动起义,截断岭北驿道,阻滞了驿站运输和往来联系,给封建领主一定打击。
清末抗法英雄。广西宁明县北江人。壮族。同治四年(1865)曾参加吴亚终领导的壮族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参加刘永福组织的黑旗军,任前营管带。十二年(1873),法国上尉安邺率侵略军攻占越南河内。随刘永福
1615—1655清初将领。满族。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广略贝勒※褚英孙,安平贝勒※杜度长子。初封辅国公。随皇太极围困明锦州,松山,立有战功。清崇德七年(1642),袭奉恩镇国公。因兄弟间心
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牧民冬季穿的高靿靴。靴筒高尺许,筒口呈马蹄形,靴底为密线缝制的“千层底”,靴面为牛皮,靴尖上翘2寸左右,以便于伸进马镫,沙地行走不带沙土。靴筒便于骑马和趟草地。这是牧民多年实际生活中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偏西,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古室韦地。明为罕麻卫海刺儿千户所。清为呼伦贝尔副都统驻地,称呼伦贝尔城。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呼伦厅。厅境为索伦、新巴尔虎、厄鲁
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以模仿挤奶动作,故名。劳动之余,青年妇女在轻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模仿挤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舞姿优美轻柔,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抒情风味,尤以抖肩,翻腕等动作著称。表现出蒙古族劳动
普米语音译,又称“韩规”。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主持送葬,婴儿起名,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举行仪式时,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埋于地下,然后诵经文,由助手击鼓,吹螺号,丁巴
?—1658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元年(1636),率173人从察哈尔归清,编为牛录,领之。累立战功,升至固山额真。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明桂王朱由榔至湖广常德府,败明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