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贽

李贽

1527—1602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本名林载贽,后改姓李,字卓吾,又字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祖辈皆从事航海贸易或担任翻译。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历任教谕、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刑部郎中。万历五年(1577)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因不满时政,三年后辞官,隐居山林古刹,著书立说。其哲学思想受反道学的泰州学派和佛教禅学的影响,公开以“异端”自居,对孔子之儒家学说进行了大胆的抨击,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有某些朴素唯物主义因素,认为:宇宙的构成是由物质的阴阳二气的变化所致,“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重视功利,“原情论事”,“革旧鼎新”。对封建的教条和假道学进行了大胆揭露,斥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对儒学学说,亦多所抨击,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皆其弟子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以为男女智慧无区别,倡导男女自由婚嫁。怒斥官吏的罪恶行径为“不操戈矛之强盗”、“吃人之老虎”。因屡遭迫害,于万历三十年(1602)避居通州(今北京市通县)马经纶家。神宗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其监禁,遂自刎于狱中。其文学思想,力主打破传统,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从“绝假纯真”之“童心”出发,反对“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在史学方面,主张经史相表里,常以经说评史。但其“童心说”和史学观点,仍未摆脱唯心主义范畴。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氏文集》、《李氏丛书》等。

猜你喜欢

  • 满-通古斯语族

    又称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族。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包括中国境内的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和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女真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

  • 粮庄

    清代庄园种类之一。即庄主责令庄头带领庄户岁纳粮食的农庄。※皇庄中之粮庄,有※整庄和※半庄之别,整庄又分为四等,等外的为半庄。嘉庆十七年(1812),其庄数为:一等庄163,二等庄59,三等庄66,四等

  • 他拉娃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对雇短工的称呼。主要出现在农忙季节,以粮食计酬,每天工作为3升玉米左右(约3公斤)。虽有缺粮者主动求雇,但雇佣双方多发生在亲戚或同族间,属早期雇佣形态。

  • 元稹集

    见“元氏长庆集”(240页)。

  • 蒲鲜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金末,有蒲鲜万奴者,任金辽东宣抚使,贞祐三年(1215),叛金自立,建大真国(后改称东夏国,历史上亦称东真国),1233年为蒙古汗国所亡。

  • 塔里雅沁

    见“塔兰奇”(2157页)。

  • 纥石烈阿疏

    辽末女真纥石烈部首领。星显水(今吉林延吉市布尔哈通河)纥石烈部人。女真族。纥石烈氏。勃堇阿海子。父死,袭勃堇。为景祖昭肃皇后所怜爱。尝与徒单部勃堇诈都争长。辽道宗大安十年(1094),盈歌继任女真部落

  • 日新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严年号。1109,凡1年。

  • 阐莫

    参见“阐”(2105页)。

  • 什哈乌勒

    突厥语Shighavul ~ Shiqayul音译。官名。职掌接待外国使臣,领其进见君主,近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