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哇
藏语音译,即牛皮船。藏族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木料做船骨架,外蒙数张牛皮缝制而成的皮革,即成。皮船浸水后柔软、不怕礁石撞击,不受河道深浅限制,轻便易行。船夫称其为“果巴”或“果堪”。每船小者可坐三五人,大者可乘十数人。渡人、捕鱼、运输物资均可。用罢,船夫将皮船负于肩上或由驮羊运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藏民又用羊皮制羊皮筏,又称革囊,做为交通工具,性质与牛皮船基本相同。据史载,牛皮船用于交通工具始于吐蕃时期,吐蕃臧玛王子即乘此船逃往山南。
藏语音译,即牛皮船。藏族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木料做船骨架,外蒙数张牛皮缝制而成的皮革,即成。皮船浸水后柔软、不怕礁石撞击,不受河道深浅限制,轻便易行。船夫称其为“果巴”或“果堪”。每船小者可坐三五人,大者可乘十数人。渡人、捕鱼、运输物资均可。用罢,船夫将皮船负于肩上或由驮羊运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藏民又用羊皮制羊皮筏,又称革囊,做为交通工具,性质与牛皮船基本相同。据史载,牛皮船用于交通工具始于吐蕃时期,吐蕃臧玛王子即乘此船逃往山南。
见“耶喜图丹旺秀”(1329页)。
清末民初新疆著名商人。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宣统年间(1909—1911),曾创办伊犁制革厂等企业,后转营商业。1917年时已拥有资金200万,在伊犁及全新疆都有很大势力。1912年伊犁起义时曾出资
准噶尔军抗击俄军侵略的一次重要战役。康熙五十四年(1715),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掠夺中国叶尔羌(今莎车)金矿,派遣中校布赫戈利茨率领3000远征军,占领准噶尔部辖地亚梅什湖(位于前苏联巴甫洛达尔市南面
参见“慈灯寺”(2406页)。
见“那色波”(930页)。
?—1781清代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首领之一。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出身殷富。早年教农民辟山开荒,凿渠灌溉,使荒滩变良田,为群众所拥护。乾隆三十四年(1769),与※苏四十三
见“著力兔歹成台吉”(1988页)。
参见“西夏”(691页)。
藏语音译,亦称“协”,意为“有生有死”。解放前西藏牧区一种牧租形式。牧奴向领主领放一定数量的牲畜,每年依牲畜头数计租交纳,所生幼畜概归畜主,要计数交租,牲畜死亡,经验证后可免交租。若被偷、被抢或狼吃,
即“雒常”(2457页)。